10月20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山市社會各界干部群眾第一時間收聽收看了新聞報道,通過多種方式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大家紛紛表示,將立足各自所在的行業領域,不懈努力、接續奮斗,以實干擔當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以科技自立自強挺起產業脊梁
全會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這讓中山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謝陵倍感振奮、備受鼓舞。“作為低空經濟領域的實踐者,福昆航空將堅定走好中國特色科技自強之路,突破關鍵技術壁壘,讓中國造飛行器飛向世界。”
據謝陵介紹,這些年福昆航空堅持自主研發創新,自研了基于模型預測的抗擾動非線性控制算法的高智能化飛行控制系統,實現飛機的全狀態反饋控制,并成功研發視覺、IMU、GNSS等多種傳感器的緊耦合定姿定位功能,大大提高了航空器在遭遇無線電干擾時的飛行安全性。此外,在視覺處理、AI、衛星定位等關鍵設備中,已經實現了國產芯片的100%替代,還為母公司——御風未來的載人eVTOL提供了核心機載軟、硬件。接下來,該企業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圍繞全會提出的“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等要求,不斷提升產品的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為壯大低空經濟、建設航空強國貢獻福昆力量。

讓新質生產力成為撬動高質量發展最強杠桿
“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第二板塊分領域部署了‘十五五’時期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其中經濟建設占了多項,既凸顯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一貫立場,也再次明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中山市委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劉忠友表示,過去幾年,中山通過“工改”、治水、干部轉作風等工作夯實基礎,為承接全會部署創造了條件,未來也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中山市社會建設研究院院長匡和平則將目光聚焦全會提出的“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建議》里,最讓我振奮的,就是抓住了新質生產力這個核心引擎,從產業科技、民生改善到生態安全都給出了新路徑,這讓我們對發展更有信心。”匡和平表示,中山地處大灣區的核心位置,對外開放水平就是區域發展的“鏡子”與“旗幟”,只有學深悟透全會強調的“高水平對外開放”,把新質生產力優勢與大灣區的區位優勢結合起來,才能讓中山在開放發展中展現更大作為。

民營企業增添發展信心
“這是一場‘及時雨’,更加堅定了我們民營企業發展的信心!”中山市咀香園健康食品(中山)有限公司董事、首席技術官張延杰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召開后,他第一時間就翻看學習了全文,深感激動、備受鼓舞。他坦言,當前正處于經濟調整期,如何正確把握國內國際經濟脈搏實現發展成為擺在民營企業眼前的關鍵問題。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為企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讓他感受到長足發展的信心。
他透露,咀香園出品的月餅銷量已排名全國前列,將不斷創新生產更多營養健康的中式糕點,從以供貨超市為主轉向線上線下并重的經營模式。同時,隨著我國高科技水平的穩步提升和國際話語權的不斷增強,中式面點邁向國際市場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咀香園等中山產月餅已占全國月餅出口的50%。眼下,該企業正推動制《月餅》國際標準,布局TikTok等海外平臺,持續推動中式面點“飛”上全球千家萬戶的餐桌。

為“人文灣區”建設貢獻中山力量
中山美術館館長、中山市美術家協會主席肖偉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中提到的關于“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戰略部署,讓他深感使命在肩。他表示,尤為關注其中提到的關于文化自信、數字賦能和區域文化協同的論述,這些內容與其正在推進的工作高度契合。面向未來,他計劃從深耕本土文化資源、強化科技賦能、深化區域文化聯動、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四個維度落實黨的四中全會精神。
肖偉表示,中山美術界將依托中山作為偉人故里的獨特優勢,策劃專業展覽,系統梳理當代中山藝術家在美術、書法、攝影等方面的創新成果,同時通過“百千萬工程”主題創作,組織藝術家深入鄉村記錄時代變遷;將加快推進館藏文物數字化,讓市民足不出戶即可欣賞鄭錦、方成、李延聲等名家真跡;將持續辦好粵港澳大灣區藝術展、陽江中山書畫交流展等品牌活動,更將主動對接“一帶一路”文化交流,與外地美術館建立合作機制,推動多元文化互鑒共生;將把“館長帶你看展覽”“在美術館上美育課”等品牌活動與數字技術結合,開發新形態,讓文化惠民更精準高效。“通過這些舉措,我們希望將中山美術館打造成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高地、現代藝術創新性發展的樞紐,為‘人文灣區’建設貢獻中山力量。”肖偉說。

以惠農賠款“直達快享”寫好鄉村振興“考卷”
“深感振奮,更覺使命光榮!”人保財險中山市分公司理賠/客服中心主管鄭文鍇是一名長期服務于農業保險一線的理賠工作者。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召開后,他第一時間進行了學習。他尤為關注全會強調的“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與“提高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效能”,“這深刻指引著保險服務的根本方向。對于我們保險人而言,履行經濟補償責任是基礎,更核心的是要通過高效的風險管理服務,將保險制度優勢轉化為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治理效能。”
鄭文鍇表示,將把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實際行動。一方面,持續優化理賠流程,利用科技手段推動理賠模式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確保惠農賠款“快、準、暖”地直達農戶手中;另一方面,將通過“風險減量管理”,前置風險預警,助力防災減損。同時,還將推動創新開發更貼合區域特色農業風險的保險產品,主動加強與政府部門的聯動,推動惠農政策精準直達,為中山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人保理賠人的專業力量。統籌/黃啟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