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市三鄉鎮古鶴村“綠色數字化光儲充一體超級充電示范站”。孫嘉彪 攝
2025年來,南方電網廣東中山供電局積極融入和服務“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截至10月底,已投產7項主網工程以及1242項配網項目,有力支撐中山電網迎峰度夏;同步實施電力遷改項目100余項,與四大運營商高標準開展23個鎮街的“三線”整治,持續深化農村電網升級改造與人居環境整治;此外,建成中山市首個五星級充電站場,7座南網品牌超充站,投運60支充電槍、更新改造存量充電樁70支,實現中山“百千萬工程”第一批典型村充電設施及歐標充電設施縣區全覆蓋,進一步加快現代化電網建設,推進農村能源清潔低碳轉型。
升級改造
擦亮“百千萬”文旅新名片
“人、從、眾,到處都是熱鬧的煙火氣!”這是中山孫文西路步行街改造項目正式完工,并對公眾開放后首個假期景象。作為集文旅、消費于一體的核心區域,步行街呈現出“活動多、人氣旺、負荷高”的態勢,而這份火熱態勢的背后,離不開可靠穩定電力的支撐。
“不管是舞臺燈光、美食攤位的用電,還是商鋪里的空調、收銀設備,全部都實現穩定供電。”南方電網廣東中山石岐供電分局市場營銷部經理梁劍鵬表示。這份“用電安全感”,在步行街改造之初便已埋下伏筆。
為匹配區域業態升級需求,早在一年前,石岐供電分局就主動融入香山古城活化改造整體布局,與區政府及城建局等職能部門緊密協作,創新構建“香山古城電力提升政企協同機制”,通過成立專項工作組、實施定期會商、開展聯合現場辦公等方式,高效推動規劃銜接與項目落地。同時,積極協調解決電房選址與用地難題,通過多次實地勘察、方案比選和資源整合,最終落實4處共計490平方米的電房用地,預埋9回10千伏電纜管廊,該片區電網承載能力顯著提升,可滿足未來40年負荷增長需要。
此外,結合廣東電網公司“雷霆行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石岐供電分局通過徹底更換老化線路、統一規整表計位置,186塊電表煥然一新、整齊列裝,46處電力風險點被連根拔除,一舉清除了多年沉積的涉電安全隱患與維護盲區,保障步行街200余間商鋪和周邊居民的可靠用電,為文創、藝術、餐飲等新業態集聚發展提供堅強電力保障,有力支撐街區業態轉型升級。
“以前店里外墻上的電線像‘蜘蛛網’,電表箱也歪歪扭扭,游客拍照都要刻意避開。現在電表整整齊齊貼墻裝著,看上去順眼多了。”在步行街經營文創手作店的張店主指著門前規整的電表笑著說。
智慧充電
閑置空間轉型鄉村綠能樞紐
湛藍的光伏板配上儲能設備,大功率充電堆配上21個充電車位,這是廣東電網首個存量住宅盤活光儲充充電站,實現了土地高效利用與智慧能源服務雙贏。
據悉,充電站因地制宜集成應用了前沿綜合能源技術,建設全液冷雙超充、光伏車棚、儲能及V2G等智慧能源設施,投運后預計年均充電量超100萬千瓦時,光伏車棚年均發電量10萬千瓦時,能為新能源車主提供停車、充電、放電、洗車、保養等一攬子服務。
充電站位于中國傳統村落、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中山市三鄉鎮古鶴村,所用地塊因機構改革、改造成本高等原因已閑置多年。“上級管理部門來村里檢查時,多次提出這塊閑置土地的問題,但我們一直沒想到合適的用途。”古鶴村村委會副主任高偉賢說,去年,中山供電局提出打造充電站,并與當地政府、村委高效聯動,成功盤活了閑置土地資源。
古鶴村歷史悠久、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曾是岐澳古道上的重要驛站,留有上百處古建筑。近年來,古鶴村推動村容村貌升級和古建筑活化利用,原本雜亂的電線全部換成地下電纜,最大程度保護了古村落的歷史韻味。
古鶴村也逐漸開始受到藝術家的關注,滋養出美術館、音樂廳、博物館、藝術工作室、民宿等一批文旅項目,讓歷史文化資源煥發新生。深中通道通車以來,古鶴村游客數量超過2萬,為村集體帶來了可觀的文旅收入。
“村子里還沒有超充站,新建的超充站能夠有效滿足居住、就業、旅游、物流等不同人群的補能需求。”高偉賢說。
“該充電站的投運為盤活土地資源、推動鄉村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乃至城市更新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范本。”中山三鄉供電分局副總經理李登垚說。接下來,中山供電局將著力打造更多智慧能源項目,為“百千萬工程”建設注入綠色動能。
◆編輯:吳玉珍◆二審:鄭沛鋒◆三審:周亞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