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大家一個問題:在你們看來,怎么樣的營商環境才是一流的營商環境?”
2025年11月1日,在第四屆中山企業家日上,中山召開了一場專精特新百企座談會。問出這句話的,是這場座談會的主持人——中山市委書記郭文海。

作為一個制造業城市,中山對企業家的重視,近四年來尤為明顯。自2022年設立企業家日以來,每年由市委書記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成為了這座城市的“傳統”;而“如何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也成為這個城市一直沒有停止過的追問。
從“用地難”到推動“工改”、從“審批慢”到“拿地即動工”成常態,中山四年多來進行了由內而外的改革,把“對標灣區一流”“打造灣區一流”作為營商環境改革的切入口,為這座城市贏得了更多投資“信心票”。
如今,距離2021年10月25日郭文海首次主持的中山企業家座談會時,開宗明義提出“無私高效服務企業家”已經過去4年時間。用一千四百多個日夜,中山以不斷的追問、改革、實踐回答同一個問題——
“企業家滿意的營商環境,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一流的營商環境。”
一座城市的“答案”與“底氣”
同樣的會場,不一樣的內涵。
參加今年企業家座談會的企業中,有老面孔,也有新朋友——
與以往不同,今年尤其聚焦“專精特新”企業。
為何聚焦專精特新?這是中山的“答案”與“底氣”。
中山的基因在制造,中山的底盤在“中小微”。專精特新企業,內核就是科技與創新。在交流過程中,無論是聚焦高分子材料研究和特種真空封裝技術領域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太力集團,還是從事撓性覆銅板(FCCL)研制與生產的國有控股高新技術企業新高電子,抑或是專注金屬3D打印設備研發與制造的漢邦激光,無不提到了創新研發的高比重投入。
專精特新,就是那片必須培育的“雨林”。它們體量不大,卻是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命門”;它們名氣不響,卻是市場之中獨門絕技的“隱冠”。
聚焦它們,就是聚焦創新的“種子”、未來的“喬木”。就是握住產業升級的“關鍵密鑰”,鍛造經濟航船的“壓艙之石”。
某種程度上說,聚焦專精特新,也是中山從“滿天星辰”中培育“參天大樹”、推動中山制造邁向中山“智”造的必由之路。
一份發往862家企業的《通知》
致敬企業家的形式有很多,中山的答案向來務實:談問題、說訴求、提方案。
企業家座談會,同樣是現場辦公會。
在第四屆中山企業家日舉行的企業家座談會上,除了企業家代表,參會的還有中山各相關部門、鎮街的負責人,以及銀行的負責人。目的,就是及時收集、回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比如,現場有不少企業都提到了增資擴產的計劃,中山市委書記郭文海現場就當起了“推銷員”“宣講員”,給企業介紹低效工業園升級改造后的新園區。
會議開始前,中山市委書記郭文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尹念紅與企業家握手。
南方+記者還留意到,這次擺在桌上的會議資料只有三份:一份議程、一個《通知》、一封信。
一個《通知》,是《中共中山市委辦公室 中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做好市鎮兩級領導聯系服務專精特新企業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一個要點:建立聯系服務工作機制。
具體的做法,就是中山市鎮兩級掛點聯系企業的領導干部,定期主動到企業走訪,與企業建立雙向聯系,包括:
全力協助解決企業在項目建設、人才招引、用電用地、金融融資等方面的合理訴求;而且做到“有事必應、無事不擾”,做好企業發展的“服務員”。
這些都是中小微企業的堵點和痛點。有了更密切的聯系,政企對話的渠道進一步開拓、提速,基層一線的情況也以更直接的方式直達案頭。
據統計,中山市鎮領導掛點服務的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一共有862家,平均每個鎮街超過37家。
廣東鑫光智能系統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服務好這些企業,也是尋找、培育“種子選手”的過程。從一個名不見傳的企業練就獨門絕技、成長為龍頭企業、隱形冠軍的故事,在明陽風電、聯合光電等上市公司、行業領軍身上已經得到印證。
而這樣的故事,也將在862家專精特新企業中,得到不同形式的續寫。
一個追問了四年的答案
“企業家們是中山經濟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是中山的寶貴財富”。
這句話,來自中山專精特新百企座談會上的一封信——《中共中山市委 中山市人民政府致全市企業家的一封信》。
這封信的主題,是“企業家日:以城之名致敬企業家”。信中提到,當前,中山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企業和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
這四年來,中山市委、市政府堅定帶領全市上下“轉作風、再出發、開新局”,把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改革的“頭號工程”,強力推進。
審批流程得到極大壓縮,中山向大灣區審批速度最快城市之一邁進。
2024年,中山實有經營主體總量同比增長6.57%,增速躍居珠三角地級市第一,為近兩年來首次;凈增經營主體近5萬戶,相當于每天新增136位“老板”。
如今,“投資灣區,選擇中山”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創業者、投資者的認可。
然而,面對上百名專精特新企業家,郭文海還是再一次問出了那個老問題——
在大家看來,怎么樣的營商環境才是一流的營商環境?
有企業代表說,讓企業家“感到親切、沒有架子,企業家愿意交流”的政商關系,是好的營商環境;
也有企業家說,敢擔責任、為企業負責的政府,是企業家期待的營商環境;
有企業負責人表示,能夠做好“橋梁”角色、為企業搭建資源、營造人才吸引力的環境,是一流的營商環境……
圖為中山市行政服務中心·。
“說一千、道一萬,企業家滿意的營商環境,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一流的營商環境。”聽了大家的發言后,郭文海如是總結。
這是答案,更是新的考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幾乎成了中山“上不封頂”的目標。在最后簡潔的發言中,郭文海用三個關鍵詞,指出了未來中山“政企同心”拼經濟的方向。
第一個關鍵詞,是“堅定營造”:“堅定營造讓企業家滿意的一流的營商環境,無私高效貼身服務企業。”從10月31日晚開始,中山全市全城亮燈致敬企業家,營造全市上下重商親商愛商護商的文化。郭文海說,希望企業家堅定走科技創新之路,不斷做大做強,堅定扛起中山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使命重任。
第二個關鍵詞,是“做大做強”:“希望專精特新企業要堅定信心,堅守主業、堅持創新,加快做大做強。”據統計,在中山專精特新企業中,已經有10家企業成功上市,干勁十足。
第三個關鍵詞,是“同舟共濟”:“我們政企同心、同舟共濟,共同扛起中山今年經濟發展的目標任務。”郭文海說,越是困難越向前,越要堅持創新,越要搶抓機遇。
正如中山市市長尹念紅所言,“大家需要什么,我們就研究什么,提供什么。”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仍是中山尚未畫上句號的“企業家之問”。
營商環境,沒有終極版本,只有持續迭代的追求。當原來越多“老朋友”增資擴產,越來越多“新朋友”從中山加入大灣區“朋友圈”,就是中山對這一問題的最好回答。
◆編輯:吳玉珍◆二審:江萍◆三審:周亞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