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三鄉鎮古鶴村青龍山腳下有一長排用于擋土的水泥柱子,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了,如今它們搖身一變,化身“藝術長廊”。11月3日,三鄉鎮第一屆中小學教職工美術崗位現場創作技能大賽頒獎儀式在古鶴村舉行,來自三鄉鎮中小學的美術老師將100多幅繪畫和書法作品繪制在了柱身上,在青山綠水間為古鶴村平添了一道風景,成為藝術賦美鄉村的生動實踐。

上午10時許,美術老師已陸續來到了青龍山腳下,欣賞作品和交流創作心得。粉刷一新的白色水泥柱子上,書法遒勁有力,繪畫不拘一格,稻田、醒獅、山林、白鶴、牌坊……這些熟悉的風景都是老師們前幾天精心創作出來的。

獲獎者葉妃常老師說,“百千萬工程”給古鶴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他用了大片的紅色把感受一點點描繪出來,通過顏色對比帶來更強的視覺沖擊。
三鄉鎮宣傳和教體文旅辦公室主任鄧菲表示,三鄉鎮中小學美術教師團隊以墻繪為紐帶,讓美育走出校園、服務鄉村,畫筆不僅為古村“提顏增韻”,也“畫”出了教育資源反哺鄉村振興的探索,希望通過美育連接學校與鄉村,用藝術賦美鄉村發展,進一步助力“百千萬工程”建設。
古鶴村黨總支書記陳斯能表示,古鶴村是岐澳古道上的重要節點、中山保存最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作為“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古鶴村發揮生態+古村的優勢打造“文化藝術村”,吸引了一批藝術工作者相繼入駐,發展鄉村文旅新業態,藝術氛圍越來越濃厚。目前有16位藝術工作者入駐古鶴村,發展了包括書畫、沉香、古玩、木雕、攝影、陶瓷、茶藝等業態,并有8間民宿。“擋土墻”化身“藝術長廊”正是古鶴村“文化村長”余烜軍積極謀劃的。接下來古鶴村將在青龍山公園建設康療基地和玻璃書屋,進一步豐富文旅業態,給游客帶來更多體驗。
記者 黃啟艷
◆編輯:吳玉珍◆二審:鄭沛鋒◆三審:周亞平
責任編輯:吳玉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