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登革熱與基孔肯雅熱(簡稱“兩熱”)防控工作已進入關鍵階段。面對蚊媒傳染病傳播風險高、防控形勢嚴峻的挑戰,中山市沙溪鎮持續織密防控網絡,堅決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沙溪鎮涌現出一批勇于擔當的“巾幗力量”。11月3日,記者采訪梁婉明、繆若翩、劉嘉尹等綻放在滅蚊防疫一線的“鏗鏘玫瑰”,了解她們奔走于防疫一線,在滅蚊中書寫的溫情故事。
網格長梁婉明:
細節制勝的“攻堅者”
她個頭不高,短發清瘦,總穿著一件紅馬甲,穿行在水溪村、嵐霞村、龍聚環村和龍頭環村的巷陌之間。她就是沙溪鎮文聯黨支部書記、沙溪鎮宣傳文化服務中心的文化專干梁婉明。

10月中旬,梁婉明被抽調到龍聚環擔任網格長,與搭檔共同負責70戶居民的防疫工作。任務伊始,一戶“特殊”家庭便成為她遇到的難題——戶主不常居住、溝通不暢。梁婉明沒有退縮,通過多方打聽、反復聯系,最終取得對方信任,說服其返村配合清理衛生工作。
“一開始我遇到不少‘入戶’難題,但是經過一段時間跟村民深入溝通、磨合和解釋后,他們理解了入戶滅蚊工作,也十分支持防蚊滅蚊。”梁婉明告訴記者,很多村民的庭院和樓頂都種植綠植花草,也養殖烏龜、小魚,甚至有的村民養蜜蜂,他們擔心噴灑的滅蚊煙霧和藥水會影響植物和烏龜小魚,一開始都十分抵觸她們入戶防蚊滅蚊。經過不斷的溝通和耐心解釋,村民才慢慢理解并接納“入戶消殺”工作。
10月下旬,在沙溪鎮龍聚環執行滅蚊任務結束后,她又“轉戰”到龍頭環擔任網格長,負責28個風險點排查。面對新任務,她始終秉持嚴謹細致的態度,高質量完成工作,成為防疫一線可靠的“攻堅者”。
黨員“雙姝”:
肩背噴壺的“消殺者”
在“兩熱”防控關鍵時期,繆若翩與劉嘉尹兩名女性黨員主動請纓,化身守護村民健康的“抗疫玫瑰”,以實際行動詮釋黨員的初心與擔當。

她們常常穿梭于背街小巷,肩背常量噴壺,對墻角、窄巷、綠化帶等蚊蟲易滋生區域進行全面消殺,不留任何衛生死角。在任務分配中,她們從不推諉,堅持“哪里缺人就去哪里”的補位原則,隨時支援需要幫助的崗位,以堅守筑牢防蚊屏障。
除承擔繁重的消殺任務外,兩人還負責防疫網格的入戶登記工作。她們逐戶走訪,排查積水隱患,普及防蚊知識,動員村民參與環境整治。
夜幕降臨,她們的工作仍未停歇。返回辦公室后,她們繼續整理當日排查臺賬,核對整治前后對比照片,標注整改成效,為后續防控工作提供完整的數據支持。
繆若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沒做什么特別的,看到村民理解并主動參與防疫,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校園巾幗:
守護師生的“防蚊衛士”
校園是“兩熱”防控的重要陣地。云漢小學副校長陳藝君以專業與堅守,為全校師生構筑起一道堅實的健康屏障。

她與同事從物資儲備、校園消殺到健康監測,構建起全方位、無死角的防疫體系,確保校園防疫工作有序推進。同時,她主動對接村委會,搭建“校園+家庭+村委”三方聯動機制,凝聚防疫合力。
防控關鍵時期,陳藝君利用節假日帶隊開展家訪,指導家長和學生清除積水,從源頭阻斷蚊蟲滋生,并講解防疫知識,幫助家庭做好防護。烈日下,她始終沖鋒在前,入戶宣傳、清理雜物、噴灑藥劑,汗水多次浸透衣背,仍堅守崗位。
在一次周末滅蚊行動中,她發現教學樓后一處排水溝堵塞,積水中已有蚊蟲幼蟲。因位置隱蔽、空間狹窄,專業設備難以作業。她毫不猶豫,卷起袖子與后勤人員一同徒手清理淤泥雜物,不顧刺鼻氣味,直至管道徹底疏通。
陳藝君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守護著校園安寧,保障學生們在健康安全的環境中學習成長。
“銀齡”玫瑰:
默默送糖水的“守護者”
防疫一線的堅守,也牽動著村民的心。樂群村永厚環二社75歲的張允嬋婆婆,見抗疫隊伍每日奔波滅蚊,深受感動,總想為他們做點什么。10月的一個炎熱早晨,她早早熬制清熱糖水,送至抗疫辦公室,待滅蚊人員返回時遞上一碗清涼。此后,每逢高溫天氣,張婆婆的糖水總會如期而至。
樂群村還有一位阿婆,也以自己的方式傳遞溫暖——她搬來礦泉水,為抗疫隊伍解渴。
“銀齡玫瑰”的溫情舉動,不僅鼓舞了一線工作人員,也感染了廣大村民。越來越多村民主動收拾院落、協助排查積水、參與垃圾清理,形成“村委主導、村民參與”的防疫合力。
記者 林燕英 通訊員 張煒
◆編輯:吳玉珍◆二審:鄭沛鋒◆三審:周亞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