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古鎮鎮曹二村蔡國春“工改”項目“三舊”改造方案進入公示第六天。若一切順利,9天后,原有低效舊廠房將啟動拆除,總建筑面積超8500平方米的高標準廠房即將拔地而起。這是古鎮鎮私企參與“工改”的又一實例。過去四年,古鎮鎮累計拆除整理低效工業用地1880畝,建成投產的高標準廠房超90萬平方米,吸引近600家潛力優質企業搬入“新家”,謀求更大發展。

“全力改出一片產業新天地”
作為“中國燈飾之都”,古鎮鎮隨燈飾照明產業快速發展,存量土地資源愈發緊張,推進“工改”、向空中要空間成為必然選擇。
時間回到2022年4月15日,古神公路輔路與東岸中路交叉口,三臺重型工程機械啟動作業,舊墻體瞬間被破拆,總面積95.2畝的曹二村低效工業園清除整理工作正式開啟。同日,位于曹三工業二路、連片面積216畝的低效工業園區也同步開拆。該園區原有194家主營五金加工、燈飾配件及印刷的中小微企業,和曹二村園區一樣,都面臨改造升級、拓展產業空間的迫切需求。
為破解發展空間瓶頸,古鎮鎮全力以赴。“當時我們定下年內拆除整理低效工業園不低于500畝的目標,想法很簡單,就是要通過‘工改’勇往直前,改出一片產業新天地。”古鎮鎮“工改”專班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對寸土寸金的古鎮而言,這一任務雖艱巨,但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專門成立“工改”指揮部及5個“工改”專班狠抓落實,最終提前完成當年目標。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完成了
若說“工改”前兩年尚在“淺水區”探索,2024年古鎮“工改”便真正邁入“深水區”,沒有足夠決心與舉措,寸步難行。正因預判到挑戰,古鎮鎮早早部署——1月25日,中國共產黨古鎮鎮第十四屆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召開,會上吹響打好“五大會戰”、突破高質量發展瓶頸、向全球一流照明燈飾之都邁進的號角,其中“堅決打好‘工改’大會戰”被列為首位。同時,古鎮鎮還定下硬指標:全年拆除整理低效工業用地600畝,確保曹一天宏光電產業園、岡南晉興產業園等建成投產,曹二智慧產業園、曹三智興產業園、海洲螺沙改造項目等動工建設。

“這一指標比上年增加100畝,無論是鎮‘工改’指揮部,還是鎮村‘工改’專班,都深感壓力巨大,甚至有人認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古鎮“工改”指揮部相關負責人坦言。
為將“不可能”變為“可能”,古鎮鎮“工改”指揮部定下新規:每周一召開“工改”例會,協調解決實際工作難題;會議結束后,專班成員需立即前往村(居),深入目標地塊調研,探索“工改”新方法、新路徑,攻堅克難保障目標落地。此后,古鎮鎮接連啟動19個“工改”項目,各村(居)形成“沙場賽馬、爭先爭優”的火熱局面。付出終有回報,12月底,古鎮鎮“工改”核心數據出爐:拆除整理低效工業用地604畝,成功將“不可能”變為現實。
四項措施,讓“工改”釋放活力
沿沙古公路西行,橫穿古神公路進入古鎮地界,道路兩側一排排現代化高標準廠房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廠房內車輛穿梭、機器轟鳴。這是古鎮鎮“工改”四年后的嶄新圖景,也是改革成效的生動縮影。今年9月11日,借“工改”工作推進會契機,古鎮鎮公布了四年“工改”成績單:累計拆除整理“工改”用地1880畝,已封頂和建成高標準廠房超126萬平方米,其中90萬平方米已投產,吸引近600家優質企業搬入“新家”。

為讓“工改”充分釋放活力,古鎮鎮再推四項關鍵舉措:一是立足全鎮發展大局,系統謀劃下一階段“工改”重點,用好政策窗口期,同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二是推動社會資本與村集體合作,依托“工改”重塑城鄉風貌、帶動產業轉型升級;三是及時破解項目推進與落地中的難點堵點,全力服務本土企業增資擴產與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四是結合實際、規劃先行,從客觀情況出發推進“工改”,避免盲目發展與低水平重復建設,推動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建成、早見效。
記者 盧興江
◆編輯:吳玉珍◆二審:鄭沛鋒◆三審:周亞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