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剛垂落,中山火炬高新區城東社區大環小區的步步高音樂廣場被暖黃燈火和喧鬧人聲包裹著。一場醞釀著傳統與科技碰撞的文化盛宴,正隨漸起的弦音悄然拉開序幕。11月15日晚,“弦動大環 粵樂華章”中山首場AI呂文成主題音樂會在此奏響,以一把高胡為引,讓百年粵樂與現代科技對話,為“百千萬工程”注入文化新活力。

四大篇章串起粵樂時空之旅
當晚8點,第一束激光穿透夜空,在茂密的榕樹枝葉間交織出“呂文成故里”的光影。炫酷燈光秀開場之后,音樂會的第一篇章“弦啟香山”徐徐開啟:東鄉民歌《花開要有春風吹》以中山特有的水鄉韻律,回溯粵樂宗師呂文成的童年時光;“嘩啦啦啦落雨大,嘩啦啦啦水浸街……”伴著童聲合唱團《落雨大》稚嫩的吟唱,熟悉旋律讓不少觀眾跟著哼唱,指尖無意識地打著拍子。
“悅動浦江”篇章中,高胡演奏家余樂夫登場,一曲雙高胡重奏《青梅竹馬》演繹剛柔并濟,西洋弦樂的細膩藏于粵樂婉轉;戰鼓驟響,“燃情香江”篇章瞬間讓晚會現場升溫,《戰鼓燎原》的節奏點燃全場,鼓手赤膊揮槌,余音陣陣;伴隨著熟悉的粵樂,醒獅出場,紅綢獅頭騰躍,帶動音樂會氣氛。
“灣區未來”篇章的創意最令人驚艷。呂文成的樣貌與聲音通過AI算法還原,實現“跨時空對話”的影像呈現,一名AI生成的未來少年角色,與呂文成展開對話,探討音樂技術與文化靈魂的關系;終曲《步步高暢想曲》中,粵劇臉譜說唱、街舞空翻與傳統鑼鼓等藝術元素交融,觀眾隨節奏搖擺,晚會氣氛達到高潮。
這場由中共中山市委宣傳部、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指導,中山火炬高新區黨工委主辦的音樂會,以情景劇為線,串聯起“自然之弦—文化之弦—精神之弦—未來之弦”的敘事脈絡。“四個篇章以呂文成人生軌跡為敘事主線,依次展現他從中山大環的成長環境、上海時期的中西文化交融、香港時期的愛國音樂創作,到最后回歸當下青年如何傳承其音樂精神的整體脈絡。”廣東聲屏傳媒導演呂文成主題音樂會總策劃覃媛媛表示,四大篇章層層遞進,既是呂文成藝術人生的縮影,更是粵樂文化穿越時空的回響。

運用AI技術唱響粵韻新聲
“呂先生當年把小提琴的技法融入高胡,今天我們用AI延續這種創新精神,才是對他最好的致敬。”高胡演奏家余樂夫既帶來了雙高胡重奏的傳統粵樂之音,也參與了多元素融合的表演,對于民樂融入AI元素并結合多元藝術表演的方式,內心滿是欣喜與激動。他認為,AI元素加入增強了視聽效果,引發觀眾好奇,呈現出不同于傳統想象的東方藝術新面貌,有利于廣東音樂的廣泛傳播。
作為呂文成的故鄉,擁有600年歷史的大環小區,正以“呂文成故里”IP為紐帶,讓傳統粵樂在科技賦能下煥發新生。“今晚是4000多平方米步步高音樂廣場落成后的首次演出,后續還將圍繞‘音樂宗師’呂文成策劃系列音樂相關活動。”據中山火炬高新區城東社區大環小區文化村長鄧志駒介紹,步步高音樂廣場將計劃定期舉辦文化活動、集市和音樂會等,激活公共空間,增強村民參與感。
另外,緊鄰步步高音樂廣場的粵樂藝術館預計12月中旬正式開館,集中展示呂文成生平資料、相關文物及廣東音樂發展歷程,成為文化傳播與教育的重要載體。
據介紹,中山市還計劃啟動《粵樂尋根之旅》紀錄片,追溯呂文成音樂起源,走訪中山、佛山、順德等地,并聯合珠三角民樂名家共同推動粵樂傳播。
編輯 王欣琳? 二審 韋多加? 三審 程明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