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天氣舒爽,中山市南朗街道沖口村的稻田鋪展成青黃交織的畫卷,微風拂過,帶來陣陣清香,讓人不禁沉醉在秋日田園的詩意里。
這個曾經無人問津的小村莊,踏著“百千萬工程”推進的浪潮,加之中山市人民政府掛點幫扶的務實成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業態不斷落地、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沉睡資源進一步盤活、文化建設高歌猛進,2025年,全村累計接待游客已超9000人次。
沖口,日新月異,每一天都涌動著全新的生機與活力。
老村落來了新業態
村口開了家咖啡店,店里坐著7位七旬大爺,大爺人手一杯咖啡,咖啡竟是與本地大米磨漿融合的口味。他們聊著天,不時討論下店里時新的文創產品,一派樂融融氛圍。
這不是電視劇的場景,是今年7月真實發生在沖口村“沖咖啡”的一幕。大爺們也沒想到,住了大半輩子的村子,居然在稻田邊開了家時髦的咖啡店。于是,他們偶爾也把“茶話會”從榕樹下搬到咖啡店,體驗如今潮流的休閑方式。
3月,沖口村與逸晉(廣東)實業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對村內15處閑置物業和土地進行連片開發,7月12日首期項目“沖咖啡”的落地,便是村企合作戰略邁出的關鍵一步。走進“沖咖啡”,不難發現,店里處處是“沖”元素。沖口有連片的稻田,于是稻米與咖啡結合成米乳咖啡;沖口有原生又秀美的風光,于是風光變成了裝飾畫點綴在店內墻面;沖口是作家村,又掛牌“中國詩歌創作基地”,于是店內設立文學交流的“第二客廳”,南朗街道各村落系列文化叢書在此大方展示。
“這些都是我們設計的作品,比如用水彩重現鄉村有特色的建筑物,還有開漁節和大疆等品牌聯名,打造了很受歡迎的網紅產品。”說到店內的文創,“90后”主理人胡卓權興致勃勃,“我們讓IP文化與在地文化結合,去講鄉村的故事,希望更多人通過我們的設計,走進鄉村,發現不一樣的美。”
11月,水稻長成,從沖咖啡向外看,稻浪搖曳,心曠神怡。
新業態,在這個老村落里初具雛形,鄉村經濟也由此活了起來,甚至吸引了更多青年返鄉創業。
在澳門工作的沖口村村民梁家偉,便是看到家鄉新的生命力,而由此深受感召,毅然回鄉創業。看中村中最大片的稻田,于是他選址牛黃林公園,準備開一家兼售咖啡與簡餐的小店。“我本身是廚師,想嘗試用家鄉的食材進行融合創新,研發具有特色的菜品。”站在稻田邊的觀景臺,望著眼前正緊鑼密鼓裝修的雨來咖啡,梁家偉的眼神充滿期待,他說,投資百萬的信心,正是源于家鄉欣欣向榮的發展。
要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農文旅融合之路,引入有內涵的咖啡店只是邁出的一小步。沖口村還探索著“營地經濟+”產業集群,在硫角山大礦坑打造了“大坑奢野項目”,并與專業露營機構合作,落地星艦Zcamp、向野露營、粵營地三大項目。
一套組合拳之下,沖口村搖身一變,由產業薄弱的“邊角村落”,走向業態鮮活的網紅打卡地。
舊村貌換了新顏值
沿著沖口村紅邊山新修的步道向上而行,桉樹的清香撲面而來,正午時分,樹蔭之下仍是一片清涼。平整的步道旁鋪著整齊的草皮,路邊偶見幾個樹樁形狀的凳子供人歇息,很難想象,這里曾是雜草叢生、臟亂不堪的荒徑,蛇蟲鼠蟻多,村民避之不及。
“還沒完全完工,就有好多村民來散步了。”沖口村村委會主任梁賜明笑著說,看到村民們臉上的笑容,就知道這個工程辦對了,一條登山徑,實實在在提升了大家的幸福感。
這只是沖口村舊貌煥新顏的縮影。在這里,人居環境整治被作為鄉村運營的基礎工程,將鄉村振興的根基穩穩扎在南粵大地上。
記者前往沖口村采訪時,偶遇在兒童活動區抱著吉他自彈自唱的廖先生。他說,自己在南朗街道做生意,興致來時,會獨自到沖口村坐坐,安靜的氛圍總能令他心情愉快,忍不住用吉他抒發下情感。“感覺近兩三年沖口村在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環境優美,空氣也好。”廖先生對沖口村贊不絕口,“特別現在稻子成熟,金黃的模樣很有意境。”
鄉村的變化,不止于看得見的田園美景,更藏在關乎村民生活的細微之處。硬件升級上,村里系統推進農污治理,僅用3個月就高效完成540戶農污支管到戶工程,治理率達100%,昔日污水橫流的景象一去不返;同步開展的2000米“三線”整治,鋪設光纜16.015千米,成功實現“三網合一”。
農房風貌提升與綠化美化工作也同步發力。85棟民居和7個景觀節點實施“一屋一策”農房外立面改造,老房子換上新衣裳,既保留鄉村韻味又盡顯整潔雅致。綠化方面累計種植苗木2.4萬株,建成50余個休閑項目、45個“四小園”,評選出93戶“美麗庭院”。眼下,稻田綠道上的三角梅盛開正艷,成了別有韻味的鄉村景致,沖口村徹底實現了從干凈整潔到生態宜居的跨越。
新風尚聚了新文化
鄉村的蝶變,在于環境的提升和產業的布局,更在于文化的滋養與風尚的引領。
作為孫中山先祖移居中山第一站的沖口村,承載著600多年的歷史,青磚黛瓦間藏著無數歲月故事。這份深厚的文化積淀,在“百千萬工程”的推進中被進一步喚醒。去年4月,“中國詩歌創作基地”與“沖口作家村”兩塊牌匾在沖口村正式掛牌,它由此成為中山市首個作家村。
為讓作家村真正“活”起來,村里精心搭建文化交流平臺,超30場特色活動接連上演:首屆“田園詩韻·南朗之美”中山作家村田園詩會、沖口茶臺文學沙龍暨端午詩會、沖口作家村“文學日”暨秋日詩會活動、寫作培訓課、好書共讀作品分享會……文化活動讓“愛讀書、樂分享、傳文明”的新風尚在鄉村扎根。也出于文化的滋養,鄉村變得更有溫度,農文旅進一步深度融合。
風拂稻田,香滿村落。新業態的蓬勃、新顏值的煥彩、新資源的激活、新文化的浸潤,沖口村的每一處變化都看得見、摸得著。這是“百千萬工程”在中山落地見效的一個生動縮影,中山的鄉村大地,正以日日新、月月異的姿態,書寫著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振興新篇章。
編輯? 張英? 二審? 朱暉? 三審? 岳才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