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培大蒜觀察日記
梅沙實驗學校 四(4)班 言樂溪
語文課上,老師布置了水培大蒜并觀察生長過程的任務。這看似簡單的小實驗,卻勾起我的滿滿好奇與期待,迫不及待想要見證一顆大蒜的奇妙蛻變。
10月12日 星期日 晴
這已是我第三次嘗試水培大蒜了,前兩次都以失敗告終,心里滿是緊張。為了這次能成功,我趕緊上網查找失敗原因:不能將大蒜整個泡在水里,只需浸泡根部,而且要每天換水。掌握方法后,我滿懷期待地開始了新的水培嘗試。
10月13日 星期一 晴
按照方法,我給大蒜換了水。剛打開容器,一股濃烈的大蒜味就直沖鼻腔,嗆得我連咳好幾聲。仔細觀察,我看到有兩顆大蒜的底部略微凸起,根應該快要從這里長出來了,激動的心情難以抑制,感覺這次就要成功啦!再瞧瞧這些大蒜,似乎比之前大了不少,我心中滿是自豪。
10月14日 星期二 陰
今天,我的第一顆大蒜成功冒出了芽!這顆嫩綠的蒜芽約有兩毫米長,頂部的尖則是白白的。親眼見證這個小生命的誕生,我滿心歡喜。而且大蒜的味道也變淡了,不再那么嗆人。不過另外兩個還沒什么動靜,只是安靜地待在水里。
10月15日 星期三 晴
第一顆大蒜的芽已經長到四毫米了,中間還有一條凹進去的縫。第二顆大蒜也沖破“束縛”,冒出了兩毫米的小芽。可最后一顆大蒜卻始終沒長出芽來。它還能長出來嗎?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心里滿是疑問,甚至都想幫它一把。
10月16日 星期四 雨
第一顆大蒜的芽已經長到兩厘米了,和第二顆的蒜苗比起來,粗細差別就像一根小柱子和一支鉛筆。第二顆大蒜的芽約一厘米長,底部是白色的,往上漸漸變成嫩綠色,最后又變回白色。第三個大蒜卻像生病了一樣,躺在小碗里一動不動,始終沒邁出“發芽”那一步。
10月17日 星期五 晴
第一顆和第二顆大蒜又長高了不少。第一顆大蒜的芽彎曲著靠在小碗邊緣,好似在思考著什么。我還看到它的底部長出了四根短短的、米白色的小須,盼了這么久,終于生根了,真是不容易。可第三顆大蒜……還是沒長出芽來。
10月18日 星期六 晴
第一顆大蒜的根長得更多、更長了。第二顆大蒜也開始生根,這些根比第一顆大蒜的根更白一些。由于第三顆大蒜一直沒長芽出來,我把它拿起來觀察,發現它的底部被切開了一個洞。這下我才明白,它底部沒有生根的地方,又怎么能發芽呢?
10月19日 星期日 晴
我把沒發芽的大蒜丟掉了。發芽最高的那顆大蒜長出了第一片葉子,葉子表面滑滑的,還有些內卷,顏色比主蒜苗更深。這片葉子還沒舒展開,又短又硬又薄,好像隨時都可能折斷。更有趣的是,它是從主苗里面“鉆”出來的,把原來的蒜葉都撐得裂開了一道小縫。
這次水培大蒜的經歷,讓我真切感受到了生命成長的神奇與不易。從最初的緊張嘗試,到見證蒜芽破土、根系生長,每一個細微的變化都充滿了驚喜。這讓我明白,哪怕是一顆小小的大蒜,想要順利生長,也需要合適的條件和耐心的等待。生命的力量,真是既脆弱又強大!
指導老師: 伍紹軍

同學們!
如果你也有佳作在手,
不要猶豫啦!
《香山少年報》“征稿令”長期有效哦~
點擊下方按鈕即可投稿,
期待與你“報”上相見!
編輯 汪佳? 二審 陳彥? 三審 江澤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