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物質極大豐富、金融產品日益復雜的時代,孩子們從小接觸電子支付、網絡消費,甚至部分學子被動卷入“游戲充值”“追星打榜”“非法貸款”等經濟行為。
如何培養孩子們的“金錢觀”?如何讓孩子們懂得合理消費?如何讓孩子們遠離“消費陷阱”?近日,由中山市教育教學研究室主辦的“2025年中山市中小幼財經素養教育實踐研究課題成果展示活動”,在中山市華辰實驗中學(小學校區)舉行。

現場舉行成果展示 各學校課題亮點紛呈
“家住湖北咸豐的小馬,和家人有9天去哈爾濱旅行的時間,他的媽媽將首日游的1500元旅游基金交給了小馬,由他來開展行程規劃,今天我們一班同學全都化身小馬,一起來制定規劃,大家分組討論。”“需要包含3個熱門景點,計算出預估金額、結余金額和你的規劃的最大優勢是什么?”……
成果展示活動的開篇是課例展示環節,中山市華辰實驗中學(小學校區)教師馬國強現場來了一場“公開課”,執教一堂《玩轉冰城,“理”出精彩》為主題的財經素養專題課。
在課程中,同學們學會了量入為出,選擇訂高性價比的景點和餐廳,并在“小馬爸爸有突發工作要馬上訂飛機返回,應該如何合理購買返程機票”的模擬情境中,學會了通過對比各類訂票APP,以及使用優惠券等,訂到更低價的機票。
隨后的說課環節,馬國強從課程定位、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等維度解析設計邏輯,以“知識+能力+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分層落地思路。
“課程通過學生一起制定寒假到冰城旅行的旅游經費預算表的方式,讓學生在生活游戲與模擬情境中,學會區分需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馬國強老師介紹,希望幫助學生們樹立“控制欲望、量入為出、不過度消費,不盲目攀比”的消費理念,明白勤儉節約是對他人勞動和社會財富的尊重。
“本節課的亮點是以真實的旅行情境為載體,將抽象的一些財經原則轉化為可操作的消費決策,既呼應了青少年的生活體驗,也實現了知識加能力加價值觀的統一。”市教育教學研究室副主任、中小學德育(財經素養教育)教研員朱敏嫣點評道。
在幼兒階段開展財經素養教育,教師們會面臨一些難題,包括幼兒的思維具體形象,與財經素養概念的抽象復雜存在隔閡;傳統說教與簡單游戲,難以激發孩子們深度的探究興趣;家園社教育脫節,難以形成合力……
面對這些問題,中山市厚興黎桂添幼兒園,構建了“PBL模式下幼兒園財經素養教育的實踐研究”探索路徑。
“PBL以真實問題為起點,以探究為中心,以合作為方式,契合幼兒‘在做中學’的天性。”該幼兒園代表黃麗云介紹,幼兒園開發了覆蓋小、中、大三個年齡段共27個主題項目,每個項目都圍繞一個真實的驅動性問題展開,讓孩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構知識、發展能力。
教師和孩子一起設計“黎幼幣”,幼兒園有“黎幼幣”經濟圈,實施路徑是從收入、消費、儲蓄、稅收與公益的循環,可使用“黎幼幣”。在4年時間里,學校通過打造“周四環保日”,“周五集市”“閑魚超市”“六月財經節”等活動,讓孩子們加深對商品交易等經濟知識的了解。
“多年來,我們收獲特別大,幼兒財經素養、主動探究及問題解決能力顯著提升,教師的教育觀念發生根本性變革,教師發表論文,案例獲得市一等獎,專業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家校協同發展效果顯著。”黃麗云表示。
三鄉鎮新圩小學校長龍朝暉分享了《踐行家校共育理念 探尋小學生財經素養培育新路徑》。面對小學生,該課題開發了學科融合課程,將財商教育與數學、道法、綜合實踐等學科融合。同時開發了“雙師課堂”,邀請銀行從業者家長共同授課,指導學生管理零花錢;設計“活動經費預算”任務,讓學生在親子研學前自主規劃路線與開支,實現“做中學”。
該課題構建了家庭理財方案,讓財經實踐“走進生活場景”。“鼓勵孩子們參與家庭的重大開支研討,比如買車、旅行計劃等,孩子們與家長共同研究成本節約計劃,同時,孩子們還與家長共同商量如何用壓歲錢理財,從小建立‘儲蓄與投資’意識,理解風險與收益關系和相關知識。”龍朝暉介紹。
“通過這些培育體系,孩子們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勞動,樹立了理性消費觀,并從小體驗收入幫助他人,用‘財富回饋社會’帶來的快樂,懂得財富與擁有人生幸福的關系。”龍朝暉表示。
中山市實驗中學代表劉秋庚則分享了《強維度挖深度提溫促熱度--基于高中政治核心素養視域下的財經素養教育融合研究》,該課題的亮點是進行了學科融合,在理論融合中挖掘了高中思政財經素養有關內容,同時在高中財經素養教育書籍中,挖掘與政治四大核心素養內容。
在實踐融合中,該課題通過鼓勵學子們參加財經社團活動,以及參加社會類財經活動如慈善萬人行、回收舊書本和雜志后捐費用給困難學生等,引導學生合理的金錢觀、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正義的財富觀。
沙溪理工學校代表劉永生現場分享了《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財經素養“三生”教育實踐探索》主題內容。
“我們發現,中職學生財經素養還有很大的不足,部分學子缺乏基本理財能力、存在非理性消費問題。”劉永生表示,因此,課題組希望通過加強財經素養教育,補上學生這方面的短板。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該課題搭建了“生態教育+生涯教育+生命教育”三位一體的“三生教育”培育框架。其中,生態教育方面,研發了《中職財經素養教育校本教材》,幫助學子們增強對理性消費等方面的認識,同時聚焦“財富從哪里來”,打造三大實踐基地。
“實踐基地方面,包括與銀行合作設立模擬銀行,學生通過面試競聘行長、副行長等崗位,接受銀行專業培訓,同時邀請財稅工作室,為學生提供真實場景實操訓練等。”劉永生介紹,生命教育方面,則引導學子們認識到“財富是幸福的基石,但非人生唯一追求目標,要樹立正確財富觀。”

中山19所學校成功申報為“基地校”“課題校”
記者了解到,根據中國教育科學院(中國財經素養教育協同創新中心)的文件精神,財經素養教育是指培養個體應對經濟生活所必備的財經知識、理財技能、財富觀念與人生信念等基礎修養總和的活動。
它以勞動教育為起點和手段,以德育為目標和方向,是勞動教育、生活教育、知識教育、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心理教育的整合。
“財經素養是每個現代公民都應具備的核心素養,這個素養,不能等到孩子成年了再進行普及,而是要從幼兒開始就進行培養。”朱敏嫣介紹,中山市教育教學研究室從2019年開始響應國家部署和廣東省教育研究院的號召,在中小幼持續開展了6年的財經素養教育工作。
其中,中山市19所學校申報為“中國財經素養教育協同創新實驗基地”和“廣東省財經素養教育實踐研究課題學校”。這些學校涵蓋了中山市機關第一幼兒園、厚興黎桂添幼兒園、南區竹秀園中心小學、中山市華辰實驗中學(小學校區)、中山紀念中學、中山市華僑中學、中山市實驗中學、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等中小幼各類學校。
“經過6年多的努力,通過基地建設和課題研究,各學校通過財經素養教育,幫助學子們學會觀察與理解社會經濟生活現象,讓他們了解創造財富的基本規律,樹立正確勞動觀、合理的金錢觀、正義的財富觀,幫助學生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成熟理性的消費者、誠信規范的理財者、保有財富的管理者、財富人生的創造者。”朱敏嫣表示,這些將讓學子們終身受益。
“財經素養教育是非常好的專題教育,能夠很好地落實育人要求,能夠很好地回應現代經濟社會特別是財經類的系列變革,更能夠深化課程改革的要求。”中山市教育教學研究室主任吳祥明介紹,下一步,市教研室將繼續搭建平臺,推動資源共享,鼓勵更多學校、銀行加入實踐行列,希望各校以此次活動為起點,深化研究,讓財經素養教育在中山市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
編輯? 張倩? ?二審? 黃廉捷? 三審? 蘇小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