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廣東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十周年,中山市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的創新實踐備受關注。11月7日,廣東廣播電視臺《人大代表》欄目組將鏡頭對準中山火炬高新區,從法治廣場的掃碼建言到餐飲店里的民意暢談,捕捉立法民意征集的鮮活場景,解鎖中山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密碼。
近年來,中山市基層立法聯系點以創新機制、多元渠道和效能提升,讓群眾聲音跨越“最后一公里”直達立法機關,在城鄉建設、產業發展、民生保障等領域書寫出獨具中山特色的民主實踐篇章。

機制筑基:
“1+7+N”織密民意征集網
“自從有了立法‘二維碼’,隨時隨地都能提建議,沒想到我們普通人的想法也能被立法機關重視。”在火炬高新區得能湖公園法治廣場,正在參與《中山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規定》(草案)意見征集的街坊李女士,指尖輕點手機便提交了關于小區公共設施維護的建議。市民們圍坐交流、掃碼建言的場景,正是中山基層立法聯系點“線上+線下”聯動征集民意的生動寫照。
2024年7月,火炬高新區被中山市人大常委會確定為基層立法聯系點后,以“六個一”為抓手,推動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工作。市人大常委會中山港街道工作委員會主任林子平介紹:“我們創新推行“八步工作法”,從法律法規草案收文、方案制定到意見上報、資料歸檔,形成全流程閉環管理。”
線下陣地熱鬧,線上渠道通暢,背后是火炬高新區立法聯系點“1+7+N”信息收集網絡的強力支撐:“1”個核心團隊統籌協調,“7”個重點領域專項小組精準發力,“N”指轄區內55處代表性單位(含企業、社區、學校、行業協會等)聯動響應,再加上與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的共建融合,形成了專業力量與基層民意互補的征集格局。
此外,火炬高新區基層立法聯系點還有許多創新舉措共同為基層立法“筑基”。例如,該聯系點還通過發布《人大代表參與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倡議書》,號召市人大代表、鎮街人大代表帶頭參與,同步組建涵蓋各鎮街、各重點領域的“信息員+聯絡員+志愿者”三支隊伍,延伸民意收集觸角。最終形成“人大主導、政府聯動、專家獻策、群眾發聲”的多元協同機制,推動立法意見征集從“單一主體參與”向“多元力量協同”拓展。

民意落地:
從 “廚房建議” 到立法條文
“發掘核心特色,打造品牌故事,做好中山特色菜名錄”,這一來自餐飲行業的建議,被正式寫入《中山市中山特色菜產業發展促進條例》。提出這條建議的詹美棟,是中山市個體勞動者私營企業協會餐飲食品行業工作委員會火炬分會副會長,也是深耕酒店餐飲行業30年的資深從業者。
“中山有石岐乳鴿、東升脆肉鯇、沙溪扣肉等眾多特色菜,但在全國范圍內的知名度還不夠,很多人知道柳州螺螄粉、桂林米粉,卻不了解中山美食。”詹美棟坦言,作為僑鄉,中山的飲食文化承載著幾代人的集體回憶,卻面臨傳承與推廣的困境。在火炬高新區立法聯系點組織的意見征集活動中,他不僅提出建立特色菜名錄的建議,還詳細梳理了代表性菜品的工藝特點,建議將菜品與中山僑鄉文化、地理標志相結合,設計“味覺中山”IP形象,通過文旅融合推動中山特色菜走向全國。
讓詹美棟備受鼓舞的是,他的建議被立法機關全面采納。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將聯合文旅部門,制定中山特色菜名錄,策劃“味覺香山”美食旅游線路,推動石岐乳鴿、小欖炸魚球等特色菜品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接下來我會繼續征求一線員工和顧客的意見,把更多接地氣的建議反饋給立法機關,讓中山首個‘中國粵菜名城’的招牌更亮。”詹美棟說。
像詹美棟這樣的民意代言人還有很多。2024年以來,火炬高新區基層立法聯系點累計開展立法調研、意見座談會等活動30場;在《中山市中山特色菜產業發展促進條例》立法意見征集中,博凱社區聯系點(屬火炬高新區聯系點體系)單場征集有效建議42條;2025年上半年,火炬高新區聯系點吸引超800人次參與立法相關活動(含企業代表、居民群眾、行業專家等),充分體現了激發基層活力對擴大立法參與廣度的關鍵作用。?

效能升級:
從“單點突破”到“全域共進”
2024年以來,在省人大常委會的有力指導下,中山市人大常委會積極、穩妥、有序地開展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工作,先后與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同步開展“創先爭優提升效能”活動、基層立法聯系點效能“深化拓展年”行動,實現了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有陣地、有機制、有隊伍、有成效。
截至目前,我市建有1個省級立法聯系點(小欖鎮立法聯系點)及人民醫院、市律師協會2個省級聯絡單位,同步設立16個市級立法聯系點,形成覆蓋鎮街、部門、社區、企業、社會組織的多元化立法民意收集網絡。?
中山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馮鏡華介紹,當前,我市各基層立法聯系點之間形成比學趕超的熱烈氛圍,小欖、火炬高新區等及時總結經驗爭創典型,火炬高新區主動與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廣東南沙基層立法聯系點對接聯動,探索協同立法服務灣區法治建設,切實把基層立法聯系點建成立法意見征詢平臺、基層治理助力平臺、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平臺。
為了讓民意征集更具針對性,各基層立法聯系點紛紛創新實踐。石岐街道實行“征集意見范圍全覆蓋、拓寬聽取民意途徑、代表監督與立法宣傳及執法檢查三結合”的工作模式;三鄉鎮構建多元聯系工作平臺,拓寬立法項目建議征集渠道;坦洲強化組織領導,發揮代表聯絡站的橋梁紐帶作用;民眾街道組織人員赴南沙基層立法聯系點取經,學習先進工作經驗。通過座談會、上門走訪、問卷調查、微信小程序等多種形式,基層立法聯系點讓群眾從立法的“旁觀者”變成了“參與者”,讓法律法規更貼合實際需求。
從規范建筑垃圾管理到優化人居環境,從海綿城市建設到流域協同保護,從物業管理到特色產業發展,中山基層立法聯系點正以“小切口”服務“大民生”,用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的實踐,讓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我們要讓基層群眾的聲音能夠抵達省人大常委會,直達全國立法機關,為高質量立法貢獻中山基層的力量。”馮鏡華表示,還要繼續加大這個方面的推廣力度,進一步加強與廣東南沙等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的交流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立法協同提供基層實踐支撐。
編輯? 王欣琳? 二審 韋多加? 三審 蘇小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