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中山市文化館二樓展廳內,朱白相間的印章在柔和燈光下泛著溫潤光澤,中山市文藝精品扶持項目——《香山詩略》專題篆刻作品展正式拉開帷幕。作為落實中山文化興城、推進“整理、推廣、弘揚香山文化”八大行動的具體實踐,這場以“篆刻藝術+經典典籍”為核心的創新展覽,讓千年香山文脈在方寸金石間煥發鮮活生命力。展期將持續至11月16日。
開幕式上,參展作者代表石翌辰登臺深情致辭,分享了以刀為筆鐫刻《香山詩略》的創作初心與感悟。“篆刻作品是作者內心世界的外在體現,選擇與自己情感共鳴、能激發創作熱情的主題至關重要,而《香山詩略》正是香山文化最生動的縮影。”
此次展覽的核心靈感,源自香山文化的經典典籍《香山詩略》。這部由晚清詩人黃紹昌、劉熽芬共同纂輯的詩集,與《香山縣志》交相輝映,堪稱香山文藝詩歌的集大成者。全書精選唐至清年間香山歷代詩作1400余首,涵蓋230多位詩人,詩作諸體兼備,以五律、七律居多,題材廣泛且韻律嫻熟——既有刻畫國家危難、民生疾苦的社會抒懷,也有描摹山水風光、風土人情的鄉土吟唱,更有詠史懷古、贈答唱和的雅致篇章,全面立體地映照了香山地區的歷史文化與社會生活風貌,是嶺南文化傳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
作為中國獨有的“方寸藝術”,篆刻以刀代筆,集書法、雕刻、章法美感于一體,核心講究“篆法、章法、刀法”三者統一。此次展覽中,14位來自中山市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的本土篆刻家,長期扎根中山生活、工作,他們以金屬為主要創作材質,從《香山詩略》中精選四類核心內容入印:香山人文民俗、本土自然景觀、千古詩詞佳句及蘊含人生智慧的哲理名言。參展作品異彩紛呈,古璽的樸拙、秦印的生動、漢印的渾厚、魏晉將軍印的率意跌宕、鳥蟲篆的婉轉華美、流派印的個性鮮明盡數展現。更令人稱道的是,每位篆刻家均注重技法與詩句內涵的精準適配——以細膩刀法詮釋婉約情懷,用粗獷筆意彰顯豪放氣概,讓每一方印章都成為與先賢跨越時空的精神共鳴。
編輯? 張倩 二審 朱暉? ?三審? 林志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