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行業優秀企業,共筑鄉村振興新生態。11月4日,廣東中山文旅集團與全國性農村房屋盤活與信息平臺“美麗新鄉村”(北京)平臺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中山市網上新聞發布廳舉行。此次兩家單位跨區域聯手合作,標志著由中山文旅集團開發運營、全省首個閑置農房數字盤活公益平臺“美麗鄉居”與京津冀成熟鄉村資產運營模式實現了進一步探索融合。
除了本次簽約合作外,本次“美麗新鄉村”還攜知名酒店集團華住集團相關負責人、文康旅資深專家到我市南區街道、南朗街道等地進行了實地考察,探索中山優質僑房、村居物業“資源 + 運營 + 產業” 協同發展、助力中山“美麗鄉居”走向全國的新路徑。

建立跨區域資源共享機制
推動“沉睡資產”向“美麗經濟”轉化
作為廣東省首個開放式閑置農房盤活數字平臺,中山“美麗鄉居”自今年 9 月底上線以來,以“全民共建、免費上傳”模式構建起覆蓋個人農房、集體僑房、公有物業的全域資產數據庫,目前已錄入來自全市數百套個人自建房、僑房、經聯社物業,年內計劃上線千套優質閑置房源。其 “政府指導、國企建設、市場化運營、公益免費”的定位,與北京 “美麗新鄉村” 深耕多年形成的“篩選 - 設計 - 改造 - 運營”全鏈條服務體系高度契合 ——后者已匯聚全國多位設計師資源,在京津冀落地多個閑置農房盤活項目。此次引入華住集團到中山進行考察,更進一步強化了其“運營資源整合能力”的核心優勢。
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將重點推進三方面領域協同:一是建立跨區域資源共享機制,“美麗新鄉村”不僅將導入京津冀、長三角客源與投資渠道,還將聯動華住集團等合作企業資源,為“美麗鄉居”平臺定向輸送鄉村旅居、康養項目的標準化運營需求;二是共建“資產活化服務包”,整合“美麗新鄉村”的規劃設計、裝配式改造技術與“美麗鄉居”的數字化匹配能力,針對此次考察重點關注的僑房、景區周邊物業,提供從上線展示、方案設計到運營落地的全周期解決方案建議;三是聯合打造鄉村振興示范項目,爭取在中山僑房、人文歷史資源豐富的區域試點“數字展示 + 精準招商 + 業態植入”一體化模式,推動“沉睡資產” 向“美麗經濟”轉化。

實地考察中山鄉居資源
精準對接國內資源提升盤活成功率
在完成簽約儀式后,“美麗新鄉村”團隊特別邀請華住集團相關負責人,在中山文旅集團“美麗鄉居”平臺負責人的陪同下,開展了為期兩天的中山鄉村資源深度考察。考察組先后走訪南區街道、翠亨新區(南朗街道)、石岐孫文西路步行街、從善坊等重點區域,實地踏勘了多個存量僑房院落與景區周邊意向改造項目。
在南區街道,考察組一行詳細了解了恒美、沙涌、北臺、曹邊等自然村的僑房建筑特色、產權構成及周邊配套資源,并與南區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現場進行深入交流,重點探討南區僑商文化二次挖掘包裝、商學院培訓、旅居慢養等業態融合可能性。在翠亨新區(南朗街道),考察團一行則圍繞孫中山故居景區輻射范圍內的翠亨村連片數十套閑置農房、中山影視城,與中山文旅集團相關負責人深入探討商業合作模式與物業盤活細節。
對此,美麗新鄉村戰略顧問、國內文康旅行業資深專家、北京知名大學特聘講師鄧勇在本次考察中表示,中山鄉村資源兼具歷史名人效應和嶺南文化底蘊與大灣區區位優勢,與其手頭掌握的不少社會資源需求有契合。例如,馬應彪僑商報國的歷史背景以及馬公紀念公園南源堂博物館項目,就非常適合探索打造成當代民族商業品牌出海培訓的商學院,成為全國各地企業家在大灣區培訓的一個辦學培訓落腳點。他期待通過此次三方聯動考察,為后續探索標準化與在地化結合的鄉村運營方案。
“中山的鄉村資源眾多,但長遠必須實現往外走,才能更高效地盤活。此次合作打破了地域資源壁壘,更通過前期的實地考察與企業聯動,實現了多方資源勢能疊加。”廣東中山文旅集團美麗鄉居平臺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戰略合作從前期考察到正式簽約的全流程,是中山文旅集團助力百千萬工程從“單打獨斗” 向“抱團發展”,從 資源對接向產業融合的積極嘗試。雙方將以此次簽約為起點,推動中山鄉村資源與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市場及全國優質產業資源高效對接,為中山“百千萬工程”提供數據支撐與實踐范本。
北京“美麗新鄉村”平臺負責人劉讓喜則表示:“目前美麗鄉居平臺已經與美麗新鄉村平臺實行了互聯互通,美麗鄉居房源將在全國專業細分平臺進行精準推廣和引流,讓國內更多人了解中山鄉居事業。同時,借助美麗鄉居的全民共建基礎與中山豐富的鄉村資源,我們的成熟運營模式有望更快落地珠三角,讓中山鄉村盤活從‘有業態’向‘優業態’升級,形成可復制的跨區域協作經驗。”
編輯? 張倩? 二審? ?韋多加? 三審? 林志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