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上午,天清氣朗,陽光正好。第四屆中山企業家日如約而至,企業家代表們迎著朝陽來到市會議中心,參加專精特新百企座談會。
從會前互動寒暄,到會中傾聽建議,再到明確提出支持政策,這場中山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專精特新企業家座談會,圍繞“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主題,與企業家互動交流,釋放出中山全力推動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強烈信號。

大潮滾滾 時不我待
中山為何在企業家日舉行聲勢浩大的專精特新百企座談會?縱觀全局,此舉既是“時”的要求,又是“勢”的需要。
專精特新企業不僅是廣大中小企業的“領頭羊”,更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力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希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聚焦主業,精耕細作,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在擘畫“十五五”發展藍圖時,明確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部署。從國家戰略高度看,專精特新企業肩負著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使命,先行一步,責無旁貸。
發展專精特新企業,同樣是一座城市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鑄就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放眼全國,近年來大放異彩的“杭州六小龍”(深度求索、宇樹科技、游戲科學、云深處科技、強腦科技、群核科技),正是從專精特新向新質領航躍升的標桿樣本,這些企業以超強的創新能力和極快的研發速度,成為各自領域(如人工智能、機器人、游戲開發等)的全球科技先鋒,從稚嫩樹苗成長為參天大樹,開辟了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從全球視角看,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分別把“專精特新”企業定義為利基企業、高利基企業、中堅企業,并堅持從多個維度推動企業發展,催生一批知名企業,足見此類企業在世界經濟版圖中的重要地位。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把握機遇,順勢搶跑,方能贏得主動,這在城市發展歷程中已有印證。改革開放初期,中山抓住“三來一補”機遇,催生萬千工業企業,筑牢制造業城市根基,創造了廣東“四小虎”輝煌成就。今天,在科技革命、產業變革的風口,發展專精特新企業已經成為城市提高競爭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賽道。在這個決定未來發展的重要進程中,先行者必先至,后發者必失速。

星月同輝 勢在必行
中山民營企業發達,中小企業比重超過90%以上,多年來企業“群狼”撐起了高質量發展的藍天。然而,遺憾的是,一直以來,中山仍面臨“星星多、月亮少”的局面,培育專精特新和龍頭企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專精特新企業的成長案例,為產業破局提供了新思路。2012年春天,45歲的夏瑜與三位同樣擁有海外背景的博士朋友來到中山,共同創立了康方生物。今天,康方生物新藥依沃西被譽為“中國醫藥行業的Deepseek時刻”。
在中山企業家座談會上,與夏瑜有著類似經歷的企業家們,分享企業扎根中山成長的故事:深耕納米流體特種防護材料研發的太力科技,歷經五年攻堅,成功突破國外在高端防護材料領域的技術壟斷,成就中國納米材料第一股;弘景光電主打智能汽車、新興消費領域光學鏡頭及攝像模組研發,今年在創業板上市后漲勢迅猛,備受業界矚目;作為全球領先的具身移動輔助機器人專家,小神童通過技術突破、產品開發應用,迅速搶占全球市場,座談會上播放的1分鐘產品視頻,贏得了3次熱烈掌聲……
過去三年多,中山一直努力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中山舉全市之力打響低效工業園改造攻堅戰,整理騰出優質產業用地超5萬畝,支撐本土企業增資擴產和招商引資項目投資近2000億元,解決了一批企業增資擴產難的問題。從增長速度看,2021年至2024年三年間,中山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從46家增至862家、翻了18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從9家增至58家、翻了6倍,2025年又新認定“小巨人”19家,同比增長35%,實現歷史性突破僅今年以來,就有太力科技、弘景光電、奧美森3家企業上市。企業從“小而美”到“大而強”的道路,越來越通暢。
盡管相比先進城市,中山專精特新企業的規模和質量仍有差距。然而,覆蓋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中小企業“森林”,一直都是中山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堅強底氣和基礎優勢,足以提供數量龐大、門類豐富的“種子庫”。給予陽光雨露,施以肥料養分,假以時日,必然能收獲蔚為壯觀的企業森林。

一流營商 孕育未來
“我請教大家,什么樣的營商環境才是一流的營商環境?”市委書記郭文海向全場企業家坦誠發問,認真傾聽企業代表發言,并逐個回應。“說一千道一萬,讓企業家滿意的營商環境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主題貫穿活動始終。從進入會場前,到座談會上,郭文海主動求問,直面問題,逐一回應企業家關切。“中山正在研究政策,很快推出,支持我們企業做大做強。”他指出,政企同心拼經濟不是口號,要落實在實實在在幫助上、扶持上。中山將堅定不移營造讓企業家滿意的一流營商環境,無私高效、貼身服務企業,全力營造全市上下重商愛商護商的營商文化,更好激發全市企業家弘揚企業家精神,走好科技創新之路,堅定扛起中山新質生產力發展、高質量發展的使命重任。
“感謝企業家們提的意見和建議,涉及到哪個部門,我們馬上對接。”聽取企業家發言后,市長尹念紅表示,市政府將用心用情服務企業,積極做好專精特新企業成長的“助力者”、創新的“守護者”、騰飛的“鏈接者”。
沒有好的營商環境,企業高質量發展便是無根之木,專精特新企業規模壯大更無從談起。本次活動,營商話題覆蓋會場內外,從設置金融機構服務攤位,到回應企業提出的增資擴產、拓展市場、投融資、政務審批等訴求,內容涵蓋企業全生命周期,每一項內容均得到回應,擲地有聲。
就在前不久,全國第七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公示,深圳登頂“專精特新第一城”。這座與中山一橋之隔的先進城市,用多年實踐證明,政府不能代替企業創新,但可以為創新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只要敢給市場自由、給企業信任、給創新時間,就能孕育出自己的“小巨人”。
背靠國內最活躍之一的大市場,臨近專精特新先進城市,坐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廣闊空間,加上省委、省政府專門出臺文件、全力支持中山在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加快高質量發展,中山在專精特新這條賽道上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此時蓄勢起跑,是大勢所趨,是致敬企業家、致敬未來,更是搶抓先機、孕育未來。
【統籌】隋勝偉
編輯 周振捷? 二審 韋多加? 三審 岳才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