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山岐水,物華天寶。2025年11月1日,第四屆中山企業家日“致敬企業家 中山專精特新百企座談會”舉行。活動以“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題,旨在進一步擦亮“企業家日”品牌,激發全社會內在動力和創新活力,營造“親商、重商、安商、富商”發展氛圍,堅定營造用心用情無私高效服務企業的一流營商環境,堅定營造讓企業家滿意的一流營商環境。
(一)
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奮勇爭先,為中山經濟創造過輝煌的歷史,讓中山一度躍升為廣東“四小虎”之一。
40多年來的櫛風沐雨,中山企業家艱苦奮斗、銳意進取,將企業帶到一個又一個高度,在中山的經濟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這些企業既提供了就業崗位,又貢獻了稅收,撐起了中山經濟的“半壁江山”。
在新時代里,中山的經濟向“新”而行、向“高”而攀,高質量發展成為全社會的高度共識和自覺行動。中山企業抓住時代機遇,順應趨勢,保持愛拼會贏的精氣神,在經濟發展中找準定位,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的路子,在新的經濟格局中始終保持競爭力,與城市共生共榮,締造商業傳奇。
10月29日,廣東省企業聯合會、廣東省企業家協會發布《2025廣東500強企業發展報告》,中山企業明陽新能源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山華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木林林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企業上榜;10月30日,“2025廣東外資企業百強榜單發布會”在廣州舉行,中山共有4家企業上榜,分別是中山康方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中山歐科電子有限公司、永安酒店(中山)有限公司、中山聯成化學工業有限公司。
17家企業上榜2025廣東500強,4家企業上榜2025廣東外資企業百強榜,這是中山企業努力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成績單,意味著這些企業加速向創新驅動與價值創造躍遷,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載體。與此同時,這也是中山堅定營造用心用情無私高效服務企業的一流營商環境的碩果。
(二)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司馬遷之言,勾勒出人類經濟活動的底層邏輯。在市場經濟的棋盤上,民營企業作為重要的棋子,其每一個決策、每一次行動,本質上都是在圍繞“利潤目標”而展開,這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內在必然。
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沖鋒在經濟前沿陣地的人,民營企業家對經濟環境與市場形勢的洞察,往往比政府部門及專業智庫更為敏銳,其決策選擇也更務實與靈活——當市場前景尚不明朗時,他們審慎權衡,暫時觀望;若發現某個產業領域出現產能過剩,無利可圖,或收縮戰線,或轉移陣地。
由此而看,在服務企業上,政府部門更要精準施策,靶向發力,做到援手相助而不添亂添堵,傾力助推而不干擾阻礙。一座城市對企業家最好的關懷,莫過于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莫過于秉持“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親清”準則;莫過于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崇尚多元、尊重個性的濃厚氛圍。
在當前復雜多變的經濟格局下,成功吸引企業落地生根絕非輕而易舉之事。這既需要政府拿出十足的誠意與魄力,出臺稅收優惠、土地供給、租金減免以及人才扶持等一系列政策舉措;又要大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便捷高效、功能完備的硬件環境;還要在政務服務、市場運行、法治保障、人文氛圍等軟件層面精耕細作,全方位營造優質的發展生態。
這種“既要、又要、還要”的情形,恰恰反映出設立“企業家日”的重要性。在這一天,政府聆聽企業的“既要、又要、還要”的多重訴求,標志著對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價值的認知實現了質的飛躍,也將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真刀真槍地改善營商環境,當好“服務員”,讓企業家們安安心心經營好企業,在新時代里勇擔重任,善作善成。
(三)
設立“企業家日”是一種彰顯尊重與認可的積極姿態,更是一種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制度性安排與常態化的服務理念。
“企業家日”發出的信號很明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都是城市主理人,黨委、政府就是要旗幟鮮明地吹響全社會對企業家群體高度尊崇與全力支持的集結號,為中山經濟騰飛、激發創新活力注入強勁動能。
以城市的名義向企業家致敬,規格不可謂不高,禮遇不可謂不重。今天,市委書記郭文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尹念紅等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與全市100家優質專精特新企業代表、多家金融機構負責人以及各鎮街、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齊聚一堂,恰恰就是為了傾聽來自企業家最真實的聲音,讓企業家為政府服務企業的政策體系“把脈開方”,為政府服務企業的能力“打分提建議”。
可以看到的是,中山歷屆黨委、政府都有“親商、重商、安商、護商”的傳統,從政策、資金、土地、人才、稅收等多方面想方設法為企業發展營造放心投資、安心發展的營商環境。歷經三屆的積累與沉淀,“中山企業家日”已成功升級為一個聚焦實際問題、共謀產業發展的務實平臺,不僅成為中山企業家交流合作的“朋友圈”,更成為外界觀察中山營商環境與產業韌性的重要窗口。
在新時代下,高質量發展對民營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云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打頭陣。此次政府與企業攜手深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賽道,正是中山培育新質生產力、構筑區域競爭新優勢的關鍵舉措。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通過聚焦專精特新企業群體,推動技術攻關與產業升級協同并進的同時,中山企業必將持續健康發展、薪火相傳,為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創新與能級提升注入更加堅實的“中山力量”。
編輯 袁鳳云 二審 黃廉捷 三審 向才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