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百千萬工程”實施三年來,中山在城鄉融合發展中跑出了新速度,城鄉高質量發展實現了新突破,“經濟強、城鄉美、社會治、奮力實現城鄉協調共同富裕”的藍圖,在城鄉蝶變中可感可觀。即日起,本報推出“中山‘百千萬’三年答卷”欄目,邀你共同見證“百千萬工程”實施在中山大地激發的澎湃動力。
稻花香里喝咖啡,吃窯烤面包,住民宿,騎行……近日,在崖口村,非節假日人流量依然可觀,游客們各取所好,享受秋日閑暇時光。
“百千萬工程”實施后,崖口村的“生態飯”越吃越香。村中各類村咖達25家,民宿已達13家。在走訪中,記者獲悉,“網紅村”正加快業態招引,謀劃向“鄉村旅游度假區”升級,將“流量”變“留量”,從“網紅”向“長紅”發展。

稻田邊上 “無中生有”
JANLU簡廬電廠工坊今年國慶期間剛開業。“自力更生”四個大字懸掛在“電廠工坊”的招牌下面,年份銹跡感的插銷大門成為這里的門面。周末常有騎友前來打卡,車子停放路邊,端著咖啡坐在門口看稻田。
這里曾是南朗崖口村舊電廠,始建于1957年,荒廢多年,但從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的老舊發電設備還保留著。村里通過“帶方案招標”的創新方式,引入第三方投資,明確約定中標方需保留并活化利用原有的發電機組設備,將其改造成展示崖口歷史變遷與工業遺存的特色民宿,并在建筑設計、景觀打造、餐飲服務及活動策劃等各個環節深度融入本地文化元素。
中山黃圃人楊宇澄在中山鄉村尋尋覓覓,希望找一處理想的文旅投資點,把這些年一邊做生意一邊在國內了解到的先進文旅理念帶進中山。崖口村舊電廠的項目招標,讓他眼前一亮。“舊電廠”的好故事,讓楊宇澄得以大膽創想。如今,年份感的發電機組設備成為店內獨特風景,一座歐洲鄉村柴窯成為店內業態賣點,連著舊電廠的兩棟樓房也正在被改裝成高端民宿。
引入投資人,閑置多年的鄉村舊電廠,資源得以盤活,并正被打造成為鄉村文旅新業態。
楊宇澄說,這里無須被定義,它將成為內容輸出平臺。他舉例道,大廚喜歡這座柴窯,設計師看上這處T臺,藝術家希望在這里布展,不久這里將舉辦音樂會。”明年民宿建成后,我們可以做更多內容的組合,住客們除了可以在房間里泡澡看風景,還可以參加窯烤面包體驗課……我希望打造一個面向大灣區、全新概念的文旅體驗點。”
在湖南郴州已有兩處民宿的“野小院”投資人,也在崖口稻田邊上長租村民樓房,改裝成為時興的“侘寂風”民宿。“每年4月至6月、8月至10月是稻田最佳觀賞期,加上1月至2月的格桑花季,崖口村幾乎沒有明顯的旅游淡季。”民宿管家介紹,正因為此,民宿營業以來,節假日要提前半個月訂房,周末也常需提前一周訂房。
南朗人黃小姐驚嘆崖口村近年的變化。從到崖口吃云吞,到去崖口吃煲仔飯,如今到崖口喝咖啡、住民宿、逛東堤,可體驗內容越來越多。
這背后,是崖口村盤活稻田和山海等生態資源,敢于“無中生有”,不斷為鄉村文旅裝進新業態的結果。

招引青年才俊
走進鄉村投資創業
從“向云端”咖啡店落地窗放眼望去,窗外大片的稻田隨風搖曳,景觀毫無遮擋。從稻田另一邊望向咖啡店,好像店就長在了田里面。
咖啡店去年9月開張,90后主理人楊嘉漩為了創業辭去了穩定的白領工作。當初這一處閑置地被村委盤活公開對外招標時,開出的條件是方案優者得。為此楊嘉漩和其他創業合伙人花了大量時間著手準備,最終順利拿下。
這一年,咖啡店經營得比楊嘉漩預想要順利。今年國慶節期間,咖啡店最高峰每日賣出四五百杯咖啡。她透露,旺季月份營業額可達六位數,普通月份營業額也達五位數,因此預計今年底便可實現回本盈利。
雖然咖啡店有了稻田景觀這一最大賣點,楊嘉漩卻一直在思考如何提升消費體驗。今年5月,“向云端”咖啡店旁新增了一間“向云端”烘焙店,主理人叫楊雯杰,是崖口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譚錦鹍通過電話召喚回來的90后返鄉創業青年。
楊雯杰在上海擔任過蛋糕設計師,這次回村前在深圳從事烘焙研發工作。這也是她第二次回村創業。“我曾在崖口云吞店附近開過一家‘楊小姐烘焙店’。近幾年,我看到崖口的業態日益豐富,希望這次創業能夠做一家‘長紅’的烘焙店。” 楊雯杰說。而今再開店的她,帶著上海和深圳的理念歸來,在產品開發上有了更多想法。她將崖口特產富硒大米等本土元素融入烘焙,又根據季節變化研發當季新品,力求讓自己的烘焙產品成為游客到崖口的“記憶點”,能夠一次次回來品嘗。
楊嘉漩讓楊雯杰把店開在咖啡店附近閑置的位置,通過合作分成模式來結算,減輕了后者創業的負擔。兩位主理人成為合作共贏伙伴,共同做好“向云端”品牌。來“向云端”喝咖啡,可以直接點“向云端”的烘焙產品,互惠互利。
JANLU簡廬電廠工坊、“侘寂風”民宿野小院、向云端咖啡和烘焙店,崖口村通過招商引資,招引人才,讓許多“看過外面世界”的青年主理人走進鄉村投資創業,為鄉村文旅帶來新的發展理念,新的品質體驗內容。

規劃鄉村旅游度假區
轉向“長紅”
“百千萬工程”實施、深中通道開通帶動,崖口村已蝶變成遠近聞名的景美、業旺、民富網紅村。發展文旅帶來的紅利,村民得以共享,更有村民參與其中創業就業、實現物業出租增收。
回望崖口村文旅發展,崖口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譚錦鹍說,崖口村抓住了一波波流量。煲仔飯,崖口村突出一只螃蟹的賣點,成為網絡流量爆點;東堤集市,坐在海堤吹海風成為年輕人打卡時尚;稻田邊上喝村咖在網上火了……這一波波流量密碼,也帶動了許多鄉村業態興起和集聚。
“當網紅,紅不過三年。我們更希望通過不斷有‘爆款’‘爆點’,通過業態的完善升級,讓游客記住崖口,常來崖口。”譚錦鹍說。采訪當天,他在“野小院”與遠道而來的投資客人洽談,希望能促成一項長遠改變崖口村乃至南朗文旅能級的合作落地。
圍繞稻田、山海等資源,崖口村想做更多的文章。能否發展“鄉村旅游度假區”?崖口村有了新的探索方向。
崖口村黨委委員陸耀興介紹,民宿是其中一個發展重點。崖口村民宿的發展最初由村委會牽頭,通過黨建引領,主動收集閑置農房資源,對外招商引資。“我們村委主動把資源整合起來,搭建橋梁對外招引,吸引有經驗的民宿經營者進場,早期項目示范帶動效應明顯。如今已不再需要村委引導,市場主體自發涌入,與村民直接對接。”如今村里有村咖25家,民宿13家。
為進一步提升接待能力與住宿品質,崖口村正規劃多個新項目:舊發電廠正在改造為精品高端民宿,預計明年6月開業;海怡路水杉街計劃打造以綠皮火車為主題的特色民宿,與從崖口穿行的現代化城軌相映成趣;占地20畝的農機站也將開展煥新規劃。
崖口村正繼續提升基礎設施。陸耀興表示,除持續美化環境外,交通改善是當前工作重點。今年10月中旬,南朗快線崖口段開路口項目施工隊伍已正式進場作業,整個工期預計約60天,計劃于12月底前完工。“項目建成后,大家來崖口不用全都集中在牌坊入口通行了,可從南朗快線經新開路口直接抵達海鮮食街下沙區停車場,有效緩解交通壓力。”陸耀興還透露,下沙區二期停車場目前也正在規劃中,建成后將再新增約200個停車位,進一步優化游客停車體驗。
東堤農路的升級改造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改造計劃包括道路硬底化、護坡加固和地下管道完善,同時還將新增路燈、護欄、公共衛生間和垃圾桶等設施,并通過種植護堤草皮來美化環境,從細節上全面提升全域整體風貌。
欄目統籌:黃凡 吳森林
編輯 曾淑花? 二審 朱暉? 三審 向才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