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時節的寒意,擋不住中山坦洲經濟開發區(簡稱“坦洲經開區”,原名“廣東中山工業園區”)的發展熱潮:新開通的坦洲大道猶如一條巨龍騰飛在園區中心軸,目前已進入輔道工程的收尾階段;一個個落地工業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一棟棟現代化的高標準廠房拔地而起;一批批廣交會上的客商紛紛轉至坦洲探廠。
“攤開地圖就能發現,我們的交通區位優勢在全省產業園區中都少見。”坦洲鎮黨委副書記鄺光榮介紹,坦洲經開區規劃面積6000畝,遠期計劃發展超萬畝,得益于低效工業園改造、深中通道通車等利好,一批“金鳳凰”陸續飛來坦洲經開區,同時,本土企業產能大大釋放,成長為行業龍頭。
記者了解到,坦洲鎮正在構建“一園一新兩特色”(省級經濟開發區高端顯示產業園、以低空制造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打印耗材、攝影器材)產業體系,坦洲經開區是坦洲作為中山“南大門”重要增長引擎的核心支撐。

“金鳳凰”飛來坦洲經開區
在美士富(中山)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士富”)現代化的廠區,記者偶遇幾位從廣交會“轉場”而來的國外客戶。據美士富董事長助理、財務總監邱振陽介紹,在剛剛閉幕的廣交會上,美士富的表現格外亮眼,展會期間幾乎每天都有國外客戶前來探廠,并拿下數萬臺智能數字電視機訂單。
美士富廠房內,80臺注塑機整齊排開,機械手臂正在生產配件;樓上,一條長達160米的走廊兩側分布著無塵車間、電子結構實驗室、樣機組裝室等生產線;另一處廠房,巨大機器高速沖壓的聲音回蕩在寬闊的車間內,穿戴專業設備的工人在流水線上忙碌。這是企業落地后發展躍升的縮影。
“站在公司嶄新的智能化生產車間里,看著一條條自動化生產線有序運轉,一臺臺高清液晶電視機經過精密檢測后打包待發,我的心中充滿了感慨。”邱振陽說,兩年前,公司還面臨著發展空間受限、產業鏈配套不便的“成長的煩惱”,兩年后的今天,不僅找到了理想的“新家”,更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邱振陽介紹,公司主營液晶高清電視機及核心配件的研發與制造,隨著市場訂單的持續增長,原有的廠房和區位優勢已難以滿足擴大再生產和提升效率的需求。為了企業的長遠計劃,必須尋找一處新的產業沃土。當時,有幾個地方拋來了橄欖枝,但最終選擇了中山坦洲鎮。“這個選擇,并非一時沖動。坦洲鎮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幾何中心,與珠海、橫琴咫尺之遙,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更重要的是,當時這里正在打造全省唯一的‘高端顯示產業園’,其產業定位與我們企業的發展方向高度契合。”邱振陽回憶道,從廠區規劃、建設到投產,坦洲鎮政府始終提供“專人對接、馬上辦理”的服務,政府部門配備的“項目經理”無縫對接企業項目經理,服務到點到位。“企業盡管做業務,剩下的事交給我們”,坦洲鎮黨委書記湯如烈的這句話讓團隊備受鼓舞,也讓企業得以集中精力投入生產與研發。
2024年6月,美士富從東莞整體搬遷至位于坦洲的中山高端顯示產業園并正式投產,就此迎來了產值的“跨越式增長”。據邱振陽介紹,搬遷前企業產值約7億元,2025年預計突破15億元,較此前近乎翻倍;面向未來,企業規劃清晰——2026年目標產值20億元,更計劃在3-5年內進軍資本市場,開啟全新發展階段。支撐這一雄心的,是企業扎實的硬實力:在硬件布局上,美士富一期廠區占地56畝,二期53畝廠區即將開工,為產能擴張提供充足空間;在生產效率上,自動化水平持續提升,所有注塑機均配備機械手,顯示流水線引入機器人作業,1000余名員工中,有130名研發人員,占比近1/10,形成了“研發-設計-開模-制造”的全鏈條服務能力。
“全鏈條模式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邱振陽強調,從技術研發到生產制造的一體化流程,不僅讓企業在成本控制上具備優勢,更顯著提升了生產時效——行業精英組成的研發團隊,在液晶電視機結構設計、成品研發上持續突破,能快速響應客戶需求。
如今的美士富,合作客戶涵蓋飛利浦、熊貓等知名品牌,產品遠銷東南亞與歐洲;自主品牌雖處于推廣初期,但憑借全鏈條優勢與區位紅利,正逐步打開市場。從東莞到坦洲,從產值7億到劍指20億,美士富的每一步都踩準了發展節奏,而隨著二期廠區開工與資本市場規劃的推進,這家扎根坦洲的科技企業,正以更穩健的姿態駛向高質量發展的新航程。

本土企業
十年“長”成行業翹楚
“公司對產品的電氣性能檢測既覆蓋模塊也覆蓋整機,包含音頻、射頻、光電、高壓等方面,具體應用包括蜂窩通信、Wi-Fi、藍牙、屏幕、麥克風揚聲器等所有用戶接觸的功能,確保產品出廠前零故障。”在廣東博測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副總經理高金波拿起手機,向記者呈現一個更加直觀的博測達。據悉,博測達專注于高端電子制造的測試設備與自動化生產設備的設計、研發、制造與銷售,能為醫療設備、汽車電子、工業能源等領域提供端到端全鏈條服務,自2016年進入電子制造業后,現為國家“小巨人”企業。
2016年起步,經歷多年發展的博測達始終扎根坦洲,最初通過租賃廠房生產,還曾多次搬遷廠區,然而,隨著坦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企業發展愈發穩健。坦洲鎮政府出臺支持億元企業增資擴產政策,2022年底博測達獲得坦洲鎮政府土地支持投資建設自有廠房,并于2024年4月正式進駐,預估2025年產值達到4億元。副總經理高金波介紹,當前廠房建筑面積達4萬多平方米,可支撐8-10億元產能,預計3-5年內滿負荷后,將考慮新增生產場地。
記者注意到,博測達2024年投產的新廠房,與今年7月通車的坦洲大道僅相距約100米。生產車間內,一臺臺長方體測試設備“整裝待發”,即將運往全國各地。高金波表示,測試操作非常智能化和便捷,打開設備門、將待測試產品放入箱體內即可啟動,無論是不到一斤的輕量產品,還是重達上百公斤的各類電子產品,公司都有相應的測試系統和自動化制造方案適配生產需求。
“博測達的核心優勢集中在兩大領域:一是深耕測試技術,尤其在醫療、工業類產品測試上積累多年經驗,技術沉淀深厚;二是突破自動化技術,模塊化各種制造過程,逐漸打造標準平臺。合作對象涵蓋制造工廠與終端客戶,”高金波補充道,“客戶對設備要求極高,倒逼我們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形成了獨特競爭壁壘。”
客戶結構上,博測達國際競爭力突出,80%以上客戶來自全球市場,蘋果、谷歌、戴森、ABB、GE醫療、法雷奧、莫仕等知名企業均為其重點合作伙伴。
十年時間雖不算漫長,卻足以讓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與博測達成長為“小巨人”同步,坦洲經開區另一家國家“小巨人”企業——廣東鑫光智能系統有限公司,已發展成智能制造領域的“鏈主”企業。
在鑫光智能生產車間,已打包好的整機生產設備整齊排放。公司副總經理蔣立軍介紹:“這是為圣奧華南區域總部定制的設備,數千萬元訂單即將全部交付。”自2015年扎根坦洲鎮以來,鑫光智能始終專注于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通俗一點說就是為制造業企業提供智能化生產設備,業務覆蓋研發設計、生產加工、運維、交付全鏈條,已服務200多家龍頭企業,積累了智能物流、智能分揀、自動化裝配及智能檢測等關鍵技術,已構建起三大核心業務板塊:在智能家居領域,服務歐派、志邦、圣奧等全球頭部企業,全球占有率居行業第一;裝備制造領域,合作三一重工、徐工、柳工等龍頭企業;半導體與新能源材料領域,也已服務隆基、合盛硅業、晶科等頭部用戶。
“中南大學在新材料工藝技術領域的應用,恰好能為鑫光智能突破瓶頸提供支撐。”鑫光智能總裁付明濤介紹,10月19日“中南大學-中山市坦洲鎮政校企合作座談會暨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坦洲鎮舉行,公司有幸參與其中。此前,在制造業數字化建設推動下,企業的精益生產已達一定天花板,而中南大學該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新能源、半導體、航空航天等前沿領域,不僅可助力鑫光智能對存量客戶開展二次垂直服務,還能提升企業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技術門檻。
記者了解到,鑫光智能產業園面積為50畝,從2021年底的一期投產,到如今三期全部投產,鑫光智能的產能翻了幾倍。在“工改”契機下,鑫光智能以建設的現代化廠房打造了鑫光智能園區,目前已入駐34家上下游企業,成為鑫光智能的供應商,一二三樓聚焦零部件加工與重型設備加工,高層區域則側重輔件、零部件及輕質產品制造,今年整個園區產值預計突破10億元,并逐步向20億元、50億元邁進。像這樣的“園中園”,是坦洲打造的“園中園”主題產業園區的一大特色,實現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鏈。

以經開區為引擎
擘畫坦洲發展新藍圖
據悉,坦洲經濟開發區主導產業定位為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涵蓋通用設備制造、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現有規上限上企業53家;2024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約105億元。其中,國家級“小巨人”企業4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6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9家。園區內的打印耗材產業成為廣東省特色產業集群。
“經坦洲大道15分鐘到達橫琴,30分鐘到達珠海機場,70分鐘到達深圳寶安國際機場,10分鐘內可上鎮內4個高速出口。”說到坦洲經濟開發區的發展,坦洲鎮黨委副書記鄺光榮充滿信心,“坦洲快線、坦洲大道直接連通經開區,實現城市干線快速路網直達園區;同時,經開區毗鄰珠海香洲三溪科創小鎮及南屏工業城制造板塊,既能依托便捷交通降低物流成本,又能借力區域產業聯動形成發展合力,這一獨特優勢已在招商工作中顯現顯著成效。”
鄺光榮介紹,未來坦洲將以經開區為重要產業平臺,重點打造五大特色產業集群:智能裝備、數字顯示、數字打印、攝影器材及低空制造。“目前我們工業產值約300億元,計劃在‘十五五’中后期突破500億元規模。”這一目標的底氣,源于經開區蓬勃的發展勢頭——近年來招引的數字顯示領域優質企業,如美士富、明彩、銘薪、康意等,已成長為經開區的龍頭企業與核心增長引擎;同時,經開區每年招商體量穩定在60億元規模,多個超10億元工業項目實現“年內洽談、年內落地、年內動工、年內投產、年內上規”的高效推進,“拿地即動工、動工即入統”成為常態,規上工業增長始終處于中山市第一梯隊。
為匹配產業增長需求,坦洲經開區正持續擴大物理空間:從最初的2000-3000畝,規劃擴容至6000畝,未來更將朝著8000畝乃至萬畝級產業平臺推進。“這片新空間,是坦洲作為中山‘南大門’重要增長引擎的核心支撐。”鄺光榮強調,當前經開區在坦洲工業產值或GDP中的占比約為1/3,但相較于處于轉型升級階段的原有工業園區,經開區擁有充足的土地儲備與高潛力的新招引項目。
>>>記者手記<<<
觸摸“南大門”增長脈搏
霜降時節走進坦洲經開區,寒意未及蔓延,便被這片土地的火熱氣息驅散:坦洲大道輔道工程收尾的忙碌、園區新動工工業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廠房內機械手臂的精準運轉,企業展廳里訂單數據的增長,每一處場景都在生動詮釋“增長引擎”的真正含義。
采訪發現,企業故事里藏著經開區的發展密碼:美士富從東莞搬遷而來,借區位紅利與全鏈條布局實現產值翻倍,印證了“選擇大于努力”;博測達十年扎根,從租賃廠房到建成“小巨人”企業專屬園區,見證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鑫光智能以“鏈主”身份搭建產業生態,更與高校牽手突破技術瓶頸,展現創新驅動的力量。更值得一提的是,坦洲鎮黨委、政府率先推行招商新機制改革,建立了招商新機制、項目落地服務機制、園區管理機制,堅持每周項目調度、現場辦公會、走訪企業服務,使得經開區高效運轉,企業項目落地暢通無阻,又好又快建成達產。
鄺光榮口中“全省少見”的交通優勢、邱振陽感念的“專人對接”服務、付明濤期待的“萬畝產業平臺”,共同勾勒出經開區的底氣與潛力。如今,這里正朝著“十五五”中后期500億產值目標邁進,五大產業集群加速成型,不難預見,未來的廣東省級坦洲經開區,必將在中山“南大門”的發展藍圖上,書寫更多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篇章。
編輯 曾淑花? ?二審 朱暉? ?三審 向才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