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由中山市衛生健康局主辦、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承辦的“港澳珠中江陽”第三屆中醫特色療法技能大賽決賽舉行。大賽以“傳承中醫經典 創新灣區未來”為主題,吸引來自香港、澳門、中山、珠海、江門、陽江的11支隊伍同臺競技,“切磋”中醫外治法中的針刺類技術、推拿類技術、罐類技術、灸類技術、刮痧類技術等。
“歸擠拍打手法操作步驟如下:患者處于坐位,上身略后仰,第一助手固定患者雙踝,第二助手扶患者雙肩膊,術者右髖抵左髖……”在位于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內的比賽現場,來自澳門中醫藥學會的參賽者、中醫師關榮基,現場進行“中醫正骨療法治療恥骨聯合分離疾病”項目展示。“傳統的恥骨聯合分離疾病治療,多依賴于開刀或用藥,而這個中醫治療手法對復位有顯著幫助,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同時減輕患者的醫療費用負擔。”關榮基介紹,在從醫20多年里,他不斷對該療法進行改良和創新,使手法更加輕巧快速、精準到位。
記者了解到,本次競賽參賽對象是醫療機構熟練掌握某項中醫特色療法的在職職工(含醫、護、技、藥等),參賽療法包括針法、灸法、罐法、手法、外治法、功法或其他中醫特色療法技術。競賽分為初賽和決賽2個階段,初賽由各地自行組織初賽,選拔2名選手參加決賽;決賽由中山市組織,現場分為療法介紹及具體操作演示兩部分。
“比賽既考核理論體系,也重視實踐技能。評審標準涵蓋創新性、傳承性、療效、操作規范性及理論依據等多個維度。”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鄭國俊介紹,賽事強調“傳承基礎上的創新”,即在原來中醫理論和中醫技術規范基礎上,融入現代技術和組合療法等。
如來自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的項目“八卦萬能針療法在痛癥中的運用”,結合了中醫學理論和易經理論,融合多種灸法如八卦針、萬能針、臍針等,并結合八卦方位對應癥狀選位治療痛癥。“這個療法強調脾胃的整體調理,具有創新性,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療后不容易復發,因此具有創新性。”參賽選手、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副主任醫師、針灸學博士馬林介紹。
來自中山市中醫院的“腹部蒸氣藥罐治療胃腸道功能障礙”項目,在灸法和罐法的基礎上進行革新,通過現代蒸氣儀器蒸發藥物,將蒸氣導入罐中進行治療,提升操作便捷性與針對性。
來自香港注冊中醫學會的參賽者蔡衍苗,現場展示中醫骨傷科的復位手法“吳氏骨傷整復手法”。“很高興能與各地從業者交流,學習其他城市特色技術,同時希望向外界宣傳香港傳統正骨復位的特色。”蔡衍苗表示。
決賽現場邀請了廣東藥科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廣州市政協委員宋雨鴻,香港注冊中醫學會副會長陳仿陽,澳門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李偉華等7名專家擔任評委。經過角逐,最終,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代表隊獲得一等獎,中山市中醫院代表隊、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代表隊獲得二等獎。
中山市衛生健康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葉世南表示,本次大賽在中山市舉辦,既是對中山市中醫藥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促進中山市中醫藥服務水平提升的寶貴機會,中山市將以本次大賽為契機,促進區域間中醫特色技術的學習交流,推動區域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
編輯 曾淑花? ?二審 王欣琳? ?三審 岳才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