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將研究制定支持個人修復信用的政策措施,并計劃于明年初正式實施。根據新政,對于特定情形下已結清的違約記錄,將不在征信系統中對外展示。這一重大利好消息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廣發信用卡在此提醒公眾,信用修復全程無需額外付費,消費者如需進行信用修復,可通過官方合規渠道免費辦理,謹防“有償修復”騙局。
今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信用修復制度的實施方案》,系統地確立了全國統一的失信信息分類標準、信用修復渠道、簡化的材料清單和明確的管理時限,并規范了征信機構使用信用信息行為,為后續政策的落地,提供了操作框架。根據《實施方案》,信用主體可通過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的官方網站“信用中國”網站及各地方信用門戶網站進行申請?!靶庞弥袊本W站集中公示了各類公共信用信息修復的規范流程。符合修復條件的申請人,可通過該網站在線提交材料,也可前往各地政務服務大廳的信用修復窗口現場辦理。此次央行擬推出的一次性個人信用救濟政策,與《實施方案》形成有效銜接與功能互補,共同為信用主體構建起覆蓋更廣、流程更順的信用修復安全網絡。
央行相關負責人指出,過去幾年,受新冠疫情等不可抗力影響,一些個人發生了債務逾期,雖然事后全額償還,但相關信用記錄仍持續影響其經濟生活。為幫助個人加快修復信用記錄,同時發揮違約信用記錄的約束效力,央行正研究實施一次性的個人信用救濟政策,對于疫情以來違約在一定金額以下且已歸還貸款的個人違約信息,將在征信系統中不予展示。
廣發信用卡安全專家倡議消費者建立“信用防護意識”,防范不法分子以“信用修復”為名實施詐騙。這些騙局常以“內部渠道”“百分百刪除”為誘餌,利用部分消費者急于消除不良記錄的心理實施欺詐。專家強調,征信系統的所有操作都有嚴格的流程控制和權限管理,不存在所謂的“內部操作”空間,任何聲稱可以收費刪除信用記錄的說法均屬詐騙。合規的信用修復必須通過官方渠道辦理,全程不收取任何費用。消費者需特別注意保護個人信息,切勿向第三方機構泄露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支付密碼等敏感信息。
個人信用作為現代社會的重要經濟資產,其修復與維護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廣發信用卡提醒廣大客戶,信用修復請務必通過正規渠道,面對“有償修復”誘惑,要做到不輕信、不轉賬、不泄露個人信息,用合規、安全的方式守護好個人“經濟身份證”。
◆編輯:吳玉珍◆二審:鄭沛鋒◆三審:周亞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