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粵港澳大灣區第五屆職業技能大賽——中式烹飪師項目,在中山市古鎮鎮利和文華里廣場拉開帷幕,來自廣州、深圳、佛山、珠海、中山及香港、澳門等地的11支隊伍,共同展示粵菜精髓,助力區域文化交流與產業協同發展。

本次競賽以中式烹調師三級(高級工)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命題,要求選手在150分鐘內獨立完成三道粵菜:指定創新菜、規定菜和自選創新菜。評審從口味質感、形態色澤、工藝火候、創意實用及現場操作規范等多維度進行綜合評分。活動還邀請灣區網絡達人以及50余名職工代表作為美食體驗官參與品鑒,并通過社交平臺分享舌尖試吃體驗。
比賽現場,來自澳門威尼斯人、香港游園、廣州酒家、中山利和金匯餐飲等知名餐飲品牌的30位名廚全神貫注地進行操作。刀起刀落間,食材化作均勻絲丁;炒鍋在火焰上翻騰,食材滑入熱油的“滋啦”聲此起彼伏。空氣中彌漫著各式菜肴的香氣,引得現場觀眾紛紛引頸探尋。


廚師們各顯神通。 見習記者 張景天 攝
中山特產在比賽中大放異彩。三角生魚作為規定菜食材,石岐乳鴿則成為指定創新菜比拼的主角——椰皇蟹粉燴乳鴿、莞香陰菜釀乳鴿、竹鄉陳年菜脯鴿碗、姜油乳鴿燜花膠、黑松露鴿皇盞……數十款創新做法令人目不暇接。“很多選手將當地特色與乳鴿融合,比如莞香陰菜聽起來就是東莞的,還有肇慶廣寧的陳年菜脯。”中式烹飪師競賽項目裁判長鄭耀榮說,“這種交流正是大賽的意義所在。”



自選菜環節更是創意迸發。香港廚師韓迪的“法式煎焗魚腩配銀絲魚卷”別具匠心:用法式羊架的烹飪方式處理中山脆肉鯇;以點心銀絲卷為靈感,將魚肉切絲裹上魚皮,再加上火腿絲,淋上玻璃芡。“這是順德菜的做法,但我將傳統桂花魚換成了脆肉鯇,口感會更爽脆。”從業近20年的韓迪是首次來中山參賽,“大賽為廚師們搭建了交流平臺,大家在競技中碰撞創新火花。”

中山廚師黎少川借鑒香港避風塘技法,為脆肉鯇裹上脆漿。“本地一般不用脆漿來炸,這樣處理,魚肉格外香脆,更能鎖住本味。”在他看來,比賽是提升廚藝的好機會,“通過比賽可以了解不同地區特色食材與做法,學習更多創新融合方法,不斷豐富本土菜品。”

近年來,中山市總工會通過“香山工匠杯”等一系列賽事,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烹飪職業技能競賽體系,為發掘和培養本土餐飲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撐。中山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發揮工會的橋梁作用,搭建更多競賽與交流平臺,推動大灣區職業技能標準和培訓資源的共建共享,為粵菜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夯實人才基礎。
記者 黃靖怡
◆編輯:吳玉珍◆二審:張耀文◆三審:周亞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