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由中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山開放大學聯合主辦的“藝起聊聊吧——香山文藝大家談”系列活動首場講座在中山文聯文藝家活動中心開講。中山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梁斌帶來一場題為“如何欣賞書法之美”的講座。
“不經過專業學習,普通觀眾很容易以次充好,把不好的作品當成好的作品。”梁斌長期從事書法教育和藝術培訓工作,對上述現象感到十分痛心。他舉例說,當前一些自媒體頻頻炒作“書法神童”“草書大師”等。實際上,他們手中的字毫無章法可言,卻能夠博取流量。這是普通觀眾“不懂如何判斷書法好壞”的結果。
梁斌認為,入門級的書法鑒賞主要有三個步驟,分別是“識形”“賞質量”和“寄情”。其中“識形”是通過觀察字體,包含書法形式、書體形式、作品構成及色彩,對書法有一個基礎的美丑判斷。第二步的“賞質”是鑒賞的核心,包括字法、筆法、墨法、章法。字法講究結構美和陰陽對比,筆法則講究以中鋒為核心,承載著書法線條的筋骨與神韻,墨法則是領會“對比與陰陽之道”,章法則關乎整體布局。“寄情”則是欣賞的更高層次,一般好的書法作品要兼具意境美、風格美、氣質美。《蘭亭序》《祭侄文稿》等經典作品之所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寄寓了特定的情感。
“收獲滿滿!今后就算我們不會寫一手好書法,最起碼遇到書法作品也能自主欣賞,感受傳統書法的魅力了。”市民林女士聽課后如是說。
中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王志紅表示,2025中山“四時如藝”文藝月已于11月7日啟動,本屆文藝月將秉持“文藝為民”的初心,讓藝術走出殿堂,深入社區街巷,漫步鄉間田野。其中“香山文藝大家談”系列活動將通過邀請名家主講,為大眾提供文藝交流的公益平臺,通過社區教育的形式實現“哪里有陣地、有師資,文藝交流就延伸到哪里”。
見習生 周昊 記者 徐鈞鉆 實習生 林佳儀
◆編輯:吳玉珍◆二審:張耀文◆三審:周亞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