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通過對教師評價體系的構建,鎮內中小學教師的綜合素養有了明顯提升,專業素養成長迅速。”近日,板芙鎮教師發展中心主任、鎮中小學教科研負責人張運生對該鎮的教師評價改革成效深表感觸。
自2019年以來,板芙鎮教師發展中心制定了《板芙鎮中小學校教師發展指南》《板芙鎮中小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細則》《板芙鎮教育綜合素養培育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教師評價改革方案,結合校情、師情、學情靈活適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撬動了區域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構建“353”教師評價體系
“在鎮教師發展指南的基礎上,學校開發了一套‘積分儲能’的教師成長體系。作為一名普通老師,這能讓我清晰地看到自己未來的成長方向。”從教9年的陳盈穎是板芙鎮湖洲小學的一名青年音樂老師,通過青藍工程的培養,她專業成長迅速,還一舉拿下了市級課堂教學競賽一等獎。正是這種“看得見”的成長,使板芙鎮的教師隊伍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新形態。
“我們從學校文化建設、教師綜合素養提升、家庭教育等多點發力,通過以督導促建設、以評價促改革等方式提升學校辦學內涵,促進學校均衡發展。”張運生表示,在教師綜合素養培育方面,板芙鎮堅持以教師發展促學校發展,以教師素養提升促進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為導向,大力推進教師發展工作,于2018年率先成立了鎮一級的教師發展中心,2019年,制定了《板芙鎮中小學校教師發展指南》,同時制定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細則,并在推進素質教育目標管理評估中作為重點專項工作推進。
教師評價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好的評價體系能夠成就教師,能夠讓優秀教師脫穎而出。板芙鎮正是立足于教師自尊和尊嚴,建立起了一套能引導教師安心、潛心教書育人的評價體系,讓教師真正成為有成長、有理想、有情懷的教育工作者。
這套從“保障機制、組織實施、轉化成效”著手的“353”教師評價體系,主要明確了教師綜合素養培育評價的具體內容,即從保障機制、組織實施、轉化成效等三個板塊進行評價。其中保障機制主要包括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和經費保障三大板塊。組織實施主要包括師德師風、宣傳考核;教學研究、夯實基礎;導師引領、同伴互助;搭建平臺、能力提升;研修培訓、轉化實效五大板塊。轉化成效主要從師德師風、專業素養、有效合作三個方面進行評價。
“綱舉目張,近年來我們以板芙鎮教師發展指南為綱,以‘板芙鎮教師綜合素養培育評價細則’為軸,每年從評價指南中遴選幾個重點項目,督促學校扎實做好培訓過程,促進教師綜合素養的培育。”張運生介紹道。
■撬動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
“在這里,無論是鎮還是學校,都會把教師的發展放在很首要的位置,很看重教師的個人發展以及學科建設。”曾在民辦學校任教,后加入板芙鎮第一中學任教的化學老師何展欣,正因為這段“跳槽”經歷,對自己后來的專業成長備覺珍惜,“只有教師得到了真正的成長,教學質量提高了,對學生才能產生更積極更好的影響。”在新的學校,何展欣的教學能力得到迅速提升,于2021年一舉拿下了第三屆廣東省中小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中學化學學科初中組一等獎。
“鎮教師發展中心主要以深入課堂聽課為主要任務,通過課堂了解教師存在的短板,尋找提高綜合素養良方。”張運生表示,立足校本研修,立足課堂,通過課堂教學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研究力、課堂教學藝術力、課堂管理力和育人能力,是板芙鎮提升中小學校教師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
對于鎮內中小學教師綜合素養的提升,鎮教師發展中心主要統籌抓好兩類培訓,一是以教育情懷為導向的師德培訓。二是做好以教師專業素養為導向的師能培訓。通過對校長、園長,資深教師,鎮名教師、名班主任,骨干教師,新教師(包括五年內的年輕教師)的分層培訓,重點落在抓好教師基本功和課堂教學。同時,通過訪名校拜名師、專家講座、名師講堂、論壇、專家引領、組建板芙鎮教師導師團隊等創新模式,加強教師之間的專業交流。
隨著板芙鎮教師綜合素養培養工作的走深走實,該鎮教育事業取得了均衡發展,已連續十年獲評中山市推進素質教育目標管理評估先進單位,連續十年獲得中山市初中教學質量評價先進鎮區。
◆編輯:龍慧◆二審:鄭沛鋒◆三審:周亞平




